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特殊两会后的中国,如何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两会观察
分享至:
 (112)
 (2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0-05-28 06:30
摘要:“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聪明”

“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声音”里,有这么一句话。

在全国两会落下帷幕的时刻,对这句话的重温和理解,也是对整个两会的复盘。

特殊时期的特别两会,有一些“变与不变”的关系——会期、日程、形式的变化,并不改变代表委员的履职初心,亦不会改变两会发扬民主、凝聚共识的本质。

两会涉及的宏观议题,特别是疫情下“以保促稳”“临难不避”“化危为机”的大命题,也需要始终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一方面,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应是常态;一方面,有一些根本的价值取向、发展理念需要坚守,有一些战略定力需要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聪明”。大考之下,“聪明”的方式之一,就是因时因地因情因策,改变应该改变的,坚持应该坚持的。

人们常说,愈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愈是要寻找“确定性”,愈要有一些确信。找到并坚持这种确信,某种程度上,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坚定不移对外开放,无疑是重要的确信。因为疫情关联,全球化受到的冲击前所未有,环球同此凉热,亦有各种观念甚至杂音。但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与世界早已紧密相嵌。

今天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供应链网络、协同高效的生产能力,在全球供应链上优势独具。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政治人物扬言要“去中国化”、与中国“脱钩”时,市场主体却在用脚投票。大多数人明白,与中国脱钩,就是与世界脱钩,就是与机遇脱钩、与未来脱钩。

而这套完备的产业体系和短短几十年一跃而起的经济实力,本身就来自与世界的接轨。没有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成就,正来自于不断向世界敞开胸怀、主动拥抱世界,不断同国际接轨、对标世界一流,对外分享资源、配置全球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早就说过,“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世界经济的大海变不回孤立的湖泊,中国要前行也不可能退回封闭保守的老路,不可能与世界“脱钩”,那同样是与机遇脱钩、与未来脱钩。

开放是历史大势,谁都不可能违抗大势。打开了的大门是不能关的,也是关不上的,这已被历史所证明。毋庸讳言,疫情打乱了原先的发展节奏,重新找回节奏的过程不会轻而易举,但有一点需要明确也可以确信,中国不会因为一时的风雨就摇摆不定、迟滞不前,更不会退回封闭僵化的老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列一章讨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并明确一系列更大幅度的开放举措,就释放强烈信号:在扩大内需、强化内功、补齐短板变得愈加重要的同时,中国仍然高擎对外开放的旗帜。

“内”与“外”,绝不矛盾,恰恰应该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这是全球化迷雾中亮明的中国态度,亦是在遭遇风险挑战时发出的清醒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勇敢跳到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去搏击风浪、强筋壮骨”。对开放的坚持,不仅是一种意志,亦包含了诸多关键的原则和要素,特别是对市场主体的尊重、和不遗余力塑造公平、高效、法治化市场环境的决心。

在道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同时,总书记就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特别有一个回应:“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实践,我们更深刻认识到,决不能走自由市场经济道路,同时也决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这在全球经济困难重重的当前,无疑也是一剂清醒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锤定音”,当然是不能动摇的。

仅有20页篇幅、较往年大幅缩短的《政府工作报告》,20次提到了“市场”,5次提到“市场化”,且有一页多的篇幅专门探讨如何为市场主体纾解困难、激发活力。《报告》也专门指出,稳就业、保民生、促销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都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这背后的发展取向不言而喻。

中国经济不是第一次遭遇风浪,但坚持正确的路径和取向,就会让这艘巨轮迎风破浪、行稳致远——对改革开放的坚定不移,无疑是经过疫情洗礼后重要的启示,也是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自觉坚持。

题图来源:新华社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