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张爱玲与女中时代那座“太阳广场”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可 2020-10-12 15:50
摘要:是年秋天,11岁的张爱玲入读,1937年毕业。寒窗六载铺展一轴完整的中学画卷。

笔者常做客市三女中。有一次步入这座闹中取静的校园,学校特意安排一间会议室,且校长执意安置我面窗而坐,以便饱览窗外冬景。腊月阳光,洒落在绿意焕然的校园,煦若春,温暖着谈兴盎然的房间,暄如炉。顿时,犹如置身于圣玛利亚女校(简称圣校)那座“太阳广场”:

“在圣校,我最爱之处是太阳广场。名副其实,它给我温暖、明亮、阳光不竭的感觉。……屋子中央置有一张黑色长条桌,众多椅子围绕四周,女孩在此读报。屋子一角的架子上摆着一只木盒,属《凤藻》社,每个女孩都有权将自己作品投入。木盒紧锁,我们总是盼望打开这只神秘木盒,瞧个究竟……冬日午后,当金色阳光懒洋洋地照射在石质地板,我们手执报纸坐在蒸汽暖炉边,倍感舒适、温暖、愉快,彻底沉醉于太阳广场的魅力之中。”

这段文字署名Tsang Ai-Ling,摘自英文习作“The Sun Parlor”(《太阳广场》),发表于1936年校刊《凤藻》。该生中文名为张爱玲。太阳广场实为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玻璃房,位于圣校主楼思孙堂底层,南北墙面均为顶天立地的门窗,阳光连带校景扑面而来。

在上海地图,圣校校址早已消隐(仅存钟楼与教堂)。该校1952年与中西女塾合并而成市三女中,定中西女塾为校址。在圣校位于白利南路65号(今长宁路1187号)的校园,1931年6月25日,50周年校庆隆盛举行。是年秋天,11岁的张爱玲入读,1937年毕业。寒窗六载铺展一轴完整的中学画卷。

高二那年,张爱玲邂逅汪宏声,圣校中文部教务主任,称其为“中学时代的先生我最喜欢的一个”。“作文簿一本本交上来,批阅结果,成绩果是意料中的糟极……可是一本文卷却引起我的注意了,这是仅有的自己命题的文卷,题曰《看云》。写来神情潇洒,词藻瑰丽,可是别字很多,仿佛祖、祈等应该从示的字都写成从衣,从竹的写成从草之类。题下的署名则是张爱玲”(《记张爱玲》,载《语林》1944年第1卷第1期)。慧眼识才的汪宏声“竭力赞美她文章写得好,并且向全班朗读了一遍,还加以种种的说明,特别指出思想应以真实为上,形式不应再被过去呆板的规范所束缚。像爱玲那样的作文,才称得起是写文章等等的话”,进而判断,张爱玲“应该好自为之,将来的前途,是未可限量的”。

让汪宏声警觉的是,张爱玲“文章虽然还是绚烂瑰丽的文章,却总是缺少热情”。这位“瘦骨嶙峋的少女”,其“表情颇为板滞”,家庭矛盾“使她成为一个十分沉默的人,不说话,懒惰,不交朋友,不活动,精神长期的萎靡不振”。其实,入校翌年,初中一乙组新生张爱玲便在处女作《不幸的她》中忿然道出:“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天!”此作尽管虚构,铺展的却是一幅张爱玲自画像。通过手中的笔,这位尚未涉世的花季少女寂寥地咀嚼豪门恩怨的酸楚与悲戚,“把世界强行分作两半,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神与魔”。哪怕搬回出生的祖宅,她也能扑捉到世态炎凉的蛛丝马迹:“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私语》,载《天地》月刊1944年第10期)。

以文字作舟为楫,张爱玲试图逃亡与漂泊,以“寻绎她童年的快乐”,以寻索她精神的太阳:《凤藻》,以“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惠子相梁》)之凤凰为标志,频现其习作如《不幸的她》《迟暮》《秋雨》“Sketches of Some Shepherds”(《牧羊人素描》)《论卡通画之前途》“The Sun Parlor”(《太阳广场》)“My Great Expectations”(《宏愿》)“The School Rats Have a Party”(《校鼠舞会》)“A Dream on the Journey”(《旅途一梦》)……张爱玲中英文左右开弓信手拈来,吟唱一曲曲雏凤清声。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十八春》,于《亦报》1950-1951年连载)。圣校为张爱玲留下青涩岁月的所有记忆,绚丽缤纷,刻骨铭心。在《宏愿》中,她不吝溢美之词:“与全中国其他学校相比,圣校的宿舍未必最大,校内花园也未必最美,但她无疑拥有一群最优秀最好学的女孩”。圣校遂成为一座足以寄寓其灵魂并成就其才华的太阳广场。“如果我没有恪尽职守,把光耀母校的权利抛弃,我将羞耻与悔恨。”倘若没有圣校,这位三岁熟读唐诗、七岁撰写小说,九岁梦想成为钢琴家,且“从小被目为天才”的海派文化绝代佳人便会淹没于芸芸众生。身处这座孵化才学、点燃热情、张扬个性的太阳广场,张爱玲方可破茧成蝶。而恰恰人才辈出才是办学质量的核心评判标准。

张爱玲把圣校视作一块“稍加雕琢的普通白石”,全校师生均可操纵“时间这把小刀”来“仔细地、缓慢地、一寸一寸地”把学校“刻成一个奇妙的雕像,置于米开朗琪罗的那些辉煌的作品中亦无愧色”。果然,在徐永初校长主编的三卷本《圣玛利亚女校》系列丛书中,这位今年适逢百年诞辰的海派才女跻身这所百年名校“最为世人所瞩目”的校友和“最著名的毕业生”行列。母校与学子,互为成就,彼此为荣,遥相辉映。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题图中左八为张爱玲(初一时)
本文编辑:徐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