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王家坝的“稻坚强” :生于上海,水淹没顶10天仍有不错收成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侍佳妮 2020-10-18 18:18
摘要:这种上海自主研发的节水抗旱稻,正在改变水稻传统种植方式,稳产高产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种稻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可若遭遇长时间洪水没顶,无论水稻、旱稻,都往往全军覆没。而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泄洪区王家坝,却发生了节水抗旱稻被洪水没顶十天,依然顽强再生的奇迹。这种上海自主研发的节水抗旱稻,正在改变水稻传统种植方式,稳产高产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洪水退去稻重生

阜南县王家坝闸位于淮河中上游分界处,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淮河地形特殊,上游坡陡水急,洪水直冲王家坝,而中游坡度突然平缓,极易成涝。今年入梅以来暴雨连绵,为保淮河流域整体安全,7月20日,按照国家防总命令,王家坝闸第16次开闸泄洪,洪水汹涌奔向蒙洼蓄洪区。

“当时水没到腰这儿,种的荞麦、萝卜都死了,稻子还没有抽穗,全淹坏了。”当地村民回忆道。令人惊讶的是,洪水退去之后,蒙洼蓄洪区内一批已经淹死的节水抗旱稻旱优73“浴水重生”,从近地面处再生出新的茎干,长势良好。考虑到它们被淹没的时间长达数日到十多日,且被淹没时温度近30摄氏度,根茎易被泡烂,喜出望外的当地群众昵称它们为“稻坚强”。

被水淹没顶的节水抗旱稻再生痕迹 侍佳妮摄

10月14日,秋风猎猎,记者在王家坝镇和谐村看到了淹水长达16天、其中10天没顶,而后再生的旱优73稻田。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稻田随风起伏,宛如淮河之水波澜壮阔。而与之相邻的田地,农作物大面积绝收,一片荒芜,形成了鲜明对比。经现场测算,这片稻田亩产达到373公斤。“淹没十几天,树都死了,它还能活,这太神奇了!”阜南县副县长曹涛感叹。

“浴水重生”的旱优73,“出生”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率先提出了“节水抗旱稻”概念,他介绍,旱优73的耐旱特性很明确,而耐涝特征是近年来在实践中逐渐清晰的。理论上来说,旱优73耐旱耐涝,主要有赖于根系超级发达,适应性特强,能够做到水田高产,旱田稳产。

节水抗旱稻重生,旁边土地上的农作物几乎绝收 侍佳妮摄

土里长出微喷灌技术

两年前,阜南县鹿城镇的种粮大户庞连贺参加一场观摩会,认识了旱优73这一来自上海的节水抗旱稻品种。他在心里盘算,自己收完小麦后种玉米,每亩收成150公斤都不到,只能卖五六百元钱,是净亏本的买卖。于是他压缩了玉米的种植面积,在139亩田地上试种起旱优73。

节水抗旱稻有一半以上的年景不需要浇水,但庞连贺不相信,他自己鼓捣,在实践中发明出一种适合旱优73生长的微喷灌技术。他在田里打了一口井,又在地面上每隔四十米铺设一条塑料管道,汲取井水,通过管道给孕穗期的稻子少量多次喷水。在灌水的同时,可以进行施肥、施药,能防止土壤冲刷和板结,节约水资源,还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面源污染,降低劳动强度。

稻穗则以丰产回馈了庞连贺的智慧:去年平均亩产达到750公斤,每亩净赚600至700元。“这个技术吓了我一跳。”罗利军称赞,微喷灌充分发挥节水抗旱稻的优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有了成功经验,今年庞连贺将旱优73的种植面积扩大到440亩。“虽然辛苦一些,但比种玉米划算太多了,基本上旱涝保收。”庞连贺笑道。

今年孕穗期雨水太大,影响稻穗发育,庞连贺土地的平均亩产仍维持在603.15公斤。在现场田间考察测产中,多位专家认为品种田间表现整齐一致,熟期适宜,青杆籽黄,结实率高,田间无倒伏,病虫害轻。这个成绩令人艳羡,不少村民前来讨教。“群众的眼睛都看着示范田,政府也会推广,明年种植面积肯定会进一步扩大。”曹涛认为,旱优73给当地农民提供了一种新出路。

庞连贺家的稻田正在收割 侍佳妮摄

“节水抗旱稻的福地”

阜南县自然条件不算优越,气候具有前涝后旱的特点,土质偏向砂土,留存不住水分,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原本县内广泛种植玉米,产量没有保障,品质也不好,只能做饲料玉米,经济效益低下。有限的自然条件,加之作为蓄洪区的特殊定位,让阜南县的农业发展受到重重限制。

自2009年起,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在阜南县布点试验种植节水抗旱稻,十余年来经历了“一波三折”:第一阶段产量不高,口感不好;第二阶段产量和口感提升,但制种存在问题,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第三阶段,旱优73被培育出来,产量稳、米质好、米厂收购价格高,不但具有较高经济收益,还能解决当地农民的口粮问题。

长期种植实践中,阜南县境内的旱优73表现出适应性广、耐旱耐涝、耐瘠薄、高产优质、节约人力、节能增效的特征,稻米口感香浓,比一般水稻每亩节省250元左右,适合大规模量产。目前,旱优73占全县种植规模65%左右,蒙洼蓄洪区达到80%以上。当地官员总结,旱优73的成功种植,源于“将对抗性转变为适应性”。

“阜南县是节水抗旱稻的福地。”罗利军表示,节水抗旱稻在阜南县的林地种植、微喷灌技术,以及表现出的耐淹程度,都是意外之喜。除阜南县这一“福地”之外,节水抗旱稻的推广和应用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表现优异,还走出国门,在乌干达、肯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生根发芽。

罗利军认为,节水抗旱稻的生产应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水稻种植区,通过推广节水抗旱稻集成轻简栽培技术,改变传统水稻种植方式;二是在低洼易涝地、新造田等中低产田块调整种植结构,采用“棉改稻”“玉改稻”“豆改稻”等旱直播旱管技术,充分发挥节水抗旱稻耐旱、抗逆性强的优势,实现农田增值,农民增收。

栏目主编:黄海华 题图来源:节水抗旱稻示范田 侍佳妮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