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在国际歌中,烈士名字被一一念出,这位作家的牺牲给后来人什么启示?
分享至:
 (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20-10-19 21:43
摘要:传递龙华精神。

“燕啊燕,飞上天,天门关,飞过湾……”上海文慧沪剧团原创大戏《早春》10月16日、17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演。该剧围绕左联烈士柔石生平展开,是上海文慧沪剧团成立10周年献给观众的礼物。首演结束,18日剧组立刻邀请业界专家把脉,为进一步修改提升做准备。

《早春》由马凌姗、吴佳斯、桑琦、李泓晔等青年艺术创作者和汝金山、蓝玲、张颖等艺术家联合打造,自2017年正式投入创作以来,历经七稿修改,反复打磨。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阅读大量历史资料,多次赴柔石故居、龙华烈士陵园进行实地采风。与柔石同为宁波人的青年编剧马凌姗表示,书写柔石不仅是艺术工作者对一段革命历史的再现,同样也是她站在自己地域文化基因上对文化传统与族群记忆的一次深情回望。导演吴佳斯表示,《早春》承载烈士们对未来的期盼,“我希望借这部作品献礼建党百年,将龙华精神传递下去。”

“柔石是英雄,他同时也是普通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他面临的困境、做出的选择,是时代中的每个普通人都可能面对的。”《早春》由沪剧名角杨音饰演柔石,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饰演柔石妻子吴素瑛,缪佩红饰演冯铿。全剧讲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久,柔石希望以“教书育人”一展救国抱负,却得罪权贵,迫不得已告别妻儿逃离家乡,避居上海。两年后,在鲁迅的提携下,柔石名声渐起,认识了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冯铿,两人志同道合,双双加入左翼文学联盟,在党组织的指引下,他们以笔为矛,开辟一条通往新世界的革命路。《早春》一头一尾呈现龙华烈士群像,序幕是令人惋惜的年轻生命的逝去,结尾是烈士身亡志不亡的精神传递,在柔石唱起的国际歌中,烈士的名字被一一念出,这是剧本之外导演加入的表达方式。

王慧莉介绍,《早春》用上海人的身影讲述中国故事、革命故事,宣传红色文化、海派文化,表现了沪剧的担当,是上海市民营院团唯一原创作品入选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看着上海文慧沪剧团成长,“他们在创作中始终追求更加专业,才有今天,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得我们很感动。更加值得尊敬的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扎根于群众、扎根于基层,不断用社会责任感激励自己,去做一些对人民、社会有积极引导作用的戏。”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吴孝明表示,《早春》体现民营院团文化追求、文化自信,“近年上海民营院团选题95%以上都是现实主义题材,在当下文艺创作中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早春》给年轻编剧、导演、舞美与灯光设计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培养固定的观众群体,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在同步推动。”

《中国戏剧》主编罗松认为,《早春》选材新颖,第一次把既是文人作家又是革命者的柔石搬上沪剧舞台,呈现红色题材的筋骨和温度,“《早春》既是革命历史题材戏又是一部文人戏,以当代视角和年轻人的心态表达红色题材,以年轻人共有的特质和热情写出了柔石激情彷徨的人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表示,《早春》成功首先在于题材的选择适合沪剧表现,他希望该剧进一步打磨革命线、爱情线、创作线,向精品迈进。

上海剧协副主席刘文国认为,《早春》发挥沪剧唱腔特色,表现柔石的情感和精神世界,酣畅淋漓,听了过瘾。他建议该剧强化史实性,突出重点,强化思想性,树立有筋骨、有力量的丰碑式人物,强化艺术性,有内涵,吸引人、打动人、鼓舞更多人。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徐佳敏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