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新冠确诊病例超4000万例!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如何走出困境?
分享至:
 (19)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立伟 毛恩强 2020-10-21 06:31
摘要:国际社会要凝聚共识,精诚合作,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高度,共同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走向深度合作和改革完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4000万例。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面对疫情,我们要加强团结、同舟共济。要秉持科学精神,充分发挥世界卫生组织关键领导作用,推进国际联防联控,坚决打赢全球疫情阻击战,反对政治化、污名化。这为我们战胜全球疫情,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指明了根本方向和现实路径。

当前,全球疫情还未得到彻底遏制,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尚未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这也表明全球卫生防疫面临多重困难,治理困境凸显。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走向深度合作?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困境凸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理念共识不一致是根本原因。强权至上、零和博弈、经济理性、单边主义等还是西方大国的固有思维,也是主导全球治理的强势理念。在深度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思维理念和价值追求显得陈旧落后,缺乏包容性、民主性和代表性。这是全球卫生治理失灵的前提性根源,必须“重塑转型”。

第二,部分行动主体的责任意识弱化。主权政府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关键行为体,但一些国家奉行本国优先政策,担当意识越来越弱化和缺失,甚至无底线地推卸治理责任。与此同时,一些非政府民间组织(包括大型跨国企业、基金会机构和个人等)又难以持续担当支持,这都促使治理赤字日益加剧。

第三,现行机制模式难以发挥高效治理功能。一方面,少数掌握话语权的主权国家行为体不合作的意愿及行动日趋严重,甚至直接甩锅、拆台,使得诸如世界卫生组织这样最具代表性、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国际组织受到挑战。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也使得现有治理机制模式的局限性有所凸显,导致现行防疫和治理体系难以发挥高效功能。

第四,卫生信息与技术共享还存在障碍。全球卫生防疫与治理行动中,信息与技术共享是核心和关键。但当前全球卫生治理信息互联互通系统还不够完善,国际社会疾病监测预警、防控进展追踪、技术联防联治等体系还存在结构性缺陷。同时,客观上,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最终出现抗疫“有心无力”的局面。另外,近年来治理资金筹措方面不断出现困难,尤其本次疫情发生后,一些国家悍然“断供”,使得世界卫生组织的资金来源出现变数。

这些因素和情况使得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凝聚共识,精诚合作,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高度,共同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走向深度合作和改革完善。同时,要以更加包容、公平与可持续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来夯实全球卫生治理深度合作的基础。

推进治理理念深度变革

在治理理念上,要凝聚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意识,推进治理理念由“零和博弈”向“命运与共”深度变革。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一些国家依然秉持“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陈旧理念,逆世界潮流而动,这种理念亟须摒弃和改变。面对疫情全球蔓延的严峻挑战,谁也无法独善其身、置身其外。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

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战而胜之。面对如此重大和危险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各国理应凝聚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为价值旨向,将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摒弃歧视、偏见和污名化,克服单边和本土主义,精诚团结、行动一致,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理念由“零和博弈”向“命运与共”转换,为全球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奠定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基础。

推进治理主体积极转换

在行动主体上,要坚持明确中心、主体多元的基本原则,推进治理主体由“无序散在”向“协调聚合”积极转换。当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行动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教科文组织等在卫生治理方面都积极行动,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也日益关注全球公共健康发展等。尤其是世界卫生组织作为最核心的国际卫生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随着行动者的多元化,每个行动主体既可能是资金提供者、计划发起者,又可能是计划的实施者,甚至是监督者和评估者,治理的结构、系统、边界日益模糊,需要协调的事务更趋复杂广泛,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加多样多变,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众多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和私人团体等参与全球公共卫生事务的主体,其资格和法律地位并不明确,缺乏国际法层面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基于前述“零和博弈”理念,少数极具影响力的国家行动主体,对诸多国际组织大搞“去中心化”,故意削弱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国际卫生防疫与治理中心及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为此,需要在优化整合诸多行动主体治理边界、功能、结构的基础上,既倡导多边多元行动主体参与国际卫生防疫与治理,又坚持维护和明确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心地位,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行动主体由“无序散在”向“协调聚合”转换发展。

推进治理机制模式切实转型

在机制模式上,要打造互嵌融合、系统高效的结构框架,推进治理机制模式由“脱钩解构”向“深度互动”切实转型。近些年,国际单边主义、逆全球化、利益交叉竞争、贸易冲突摩擦、政党政治极化等现象,无可避免地冲击着全球卫生治理的运行机制和实践模式,严重影响了治理体系变革和能力提升,全球卫生治理机制面临更多结构性挑战。同时,一些主权政府行为体,在遭遇重大疫情时通过体系脱钩或者机制解构的方式以寻求自保、诿过推责,可能给国际公共卫生安全带来灾难性后果。

今后,要将疫情防控纳入全球“最高安全议题”,尽快建立“全球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建立全球和地区防疫物资储备中心,积极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模式由“脱钩解构”向“深度互动”转换,打造互嵌融合、系统高效的框架系统。同时积极优化治理结构,牢固确立《国际卫生条例(2005)》等根本卫生法律制度,强化会员国集体行动的法律义务,完善卫生治理机制立法缺陷,提升发展中国家制度性话语权。着眼于未来,推动治理模式从“救灾救治”转向“预防备灾”,从被动应战转向主动防控,从应急处置转向全过程风险管控。唯有如此,才能建构可持续性全球卫生防疫与治理新机制、新格局。

推进卫生科技合作模式加速转换

在医学科技上,要秉持开放共享、创新提升的研发目的,推进卫生科技由“封锁独享”向“协同攻关”加速转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医学科技关乎每个国家的卫生健康保障,更关乎全人类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医学科技是全球公共卫生防疫与治理的基石,也是国际卫生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没有医学科技的合作,就没有国际卫生防疫与治理事业的发展。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在新发疾病频繁暴发流行的时代,在人类命运比任何时候都紧密相连的今天,医学科技是最需要无私奉献精神,最需要紧密合作、深化交流的领域。为此,各国要以造福人类生命健康为目的,切实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医学科技由“封锁独享”向“协同攻关”加速转换。面对疫情,尤其要关心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鼓励医学科研水平先进、医疗科技体系强大的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积极提供支援,帮助他们筑牢抗疫防线。

推进全球卫生治理资金筹集渠道尽快转变

在资金筹集上,要探寻广开门路、多方开源的策略方法,推进全球卫生治理资金援助由“来源有限”向“渠道多样”尽快转变。世界公共卫生防疫与治理资金,主要依托世界卫生组织筹集运转。目前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会员国强制捐款(评定摊款)和国际社会各种自愿捐助两大块。

但因种种原因,世界卫生组织运转资金越来越捉襟见肘,资金筹集也日趋困难,为此需要广开门路、多方开源。比如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主权国家及其集团自愿捐助,更加重视基金会、大型跨国企业、行业商会、私人部门、产业后援性非营利组织等各类非政府组织,以及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和群体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重要性。完善全球卫生法律制度,明确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捐资主体资格等,推动多元行为体联合提供卫生公共产品和财政资金,推进资金筹集模式由“来源固定有限”向“渠道多元多样”尽快转变,为全球公共卫生防疫与治理事业奠定强大财政和物质基础。

作者分别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导,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高级专家组成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