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非必要不返乡”后,如何让就地过年的人“背井不离乡”
分享至:
 (37)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何振华 2021-01-19 10:35
摘要:让身在异乡的人们一样能够过一个好年,而不只是单向的奉献和牺牲

庚子岁尾,辛丑脚步声近。连日来,“春节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不出境”话题走热。虽是众说纷纭,却也并非莫衷一是。至少,“留在上海,过个好年”,已在魔都的方方面面达成共识。

近从媒体报道了解到,全国铁路春运客流降至2.96亿人次,离沪客运量或比去年减两成;家政服务行业已有百余家“主力军”确保刚需,家政员留沪率与往年同比明显增至60%以上,其中育婴养老类家政员达70%以上。“今年过年阿拉屋里的阿姨勿走了!”这对多少家庭来说,怎会不是最入耳暖心的福音呢。

更让人高兴地看到,市总工会提前下发《关于加强2021年春节期间留沪外来建设者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工会拿出各种贴心服务与暖心行动,引导外来建设者留在上海过春节。据悉,总工会不仅要求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加班费,各项帮扶困难工作做到位,还将对春节留沪期间遭受意外伤害的外来建设者赠送最高2万元的保障金。种种激励举措,与其说是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我们这座大城市春运高峰人员流动,以有助于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不如说恰恰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系统协调机制如何深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何进一步贯彻好“人民至上”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

近日有专家认为,从现在起到2月底,正是防疫最关键时刻。不让“反扑”的病毒有机可乘,势必要求我们每一个部门及个人首先努力做到无懈可击。“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么?”不仅仅是人们乐于诵读的一句诗人的传世之叹,更应该成为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我们守得春暖花开、共迎柳暗花明的一个见证。而这就需要我们适当改变一些习惯,甚至暂时放下一部分传统——“非必要不返乡”,正是题中之义。

这些天的新闻里,不少在沪建设者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这次都非常愿意留在原工作地过年,这样反而让远在家乡的亲人多了一份安全感、少了难免的牵挂。有几位年轻人还表示,来上海这么些年,平日忙于工作,还没在“魔都”好好玩过,今年春节长假真想多逛一逛呢!他们对“非必要不返乡”要求的理解及共识,让人们欣慰感佩。但这些识大体顾大局的人们,以及另外一些对于“不返乡”仍持观望态度、甚至不无抗拒的人们,他们心中,会不会还有一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失落感呢?

少小离家,背井离乡,揾食谋生,养家尽孝,起码从我们的祖父辈开始,早就为今天的都市留下了他们的印记。能近取譬、人在异乡、远离父母、生活压力、工作负荷……“背井离乡”中,有悲欢离合,有蓬勃生机,有青春活力,有浓浓乡愁,有无奈,也有我们这座城市、这个国家因奋斗而来的希望。

较之我们的祖辈,今天的许多年轻上班族,有隧道有高架有高铁,有地铁有共享单车……物质条件好了很多,多少人没有的,正是妈妈做的热汤热饭。发展的速度,代替不了人心的温度。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这个我们多少需要作出一点牺牲的新年,“背井”了,却要努力做到“不离乡”。

背井不离乡,正是我们各级部门的一个工作出发点——我们号召大家留下来,更要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吸引大家留下来,让身在异乡的人们,一样能够感受到浓浓年味、一样能够过一个好年,而不只是单向的奉献和牺牲。

有道是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故乡一盏灯,但若环境宜人、服务暖心、温情常驻,他乡亦可是故乡。身在异乡非异客,我们由衷祝愿,今年他乡一样春,所有身在异乡之人,所有思念故乡之心,都能情聚自一家,都能处处遇家人。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