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产业观察 > 文章详情
养猪场离家不到100米,上海这个村的村民为什么愿意与猪做邻居?
分享至:
 (7)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翀 2021-01-20 07:44
摘要:上海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考之三。

不久前,新修订后的《上海市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出炉,俗称“四脚白”的梅山猪赫然在列。这种耳朵大而下垂、四脚有白毛的猪种名列国家、上海两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属于中国重要的种质资源。

正宗梅山猪的产地在嘉定,为保护种源,国家级梅山猪保种场就设在嘉定工业区草庵村。但饲养种猪难免会产生异味,与猪相邻的村民怎么办?

与梅山猪比邻而居,可行吗?

以前,草庵村村民对梅山猪保种场意见很大。村子紧挨着保种场,最近一户村民家距离保种场不足100米。从保种场飘来的异味不分季节气候,那是梅山猪粪尿发出的味道;还有几乎从不停歇的隆隆噪声,那是猪舍大型换气风扇高速运转时产生的机械摩擦声。

要保护种源,梅山猪不能搬家,可村民生活受到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保种场想了办法,包括调整猪舍布局,使猪舍尽可能远离村民住所等,收效却很有限。

可当记者最近进入保种场时,发现这里并没有异味和噪音。村民们也说,保种场变了。

变化来自猪舍通风口的一个个巨大的弯管装置。

它们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发的“猪舍空气净化器”:净化器里发挥作用的不是活性炭、负离子等吸附剂,而是水和耗氧微生物。富含颗粒、细菌和臭气的污浊空气导入水中后,臭气分子和有机颗粒物成为耗氧微生物的“美餐”而被代谢分解,不再有污浊空气向周边环境逸散,净化器还吸收消减了风扇运转时发出的声响。整个净化过程不需要动力,也不用改造猪舍原有结构。畜牧兽医所研究员夏东说,畜禽代谢和粪尿腐熟过程产生的硫化氢、氨气、挥发性脂肪酸、醇类、胺类、酯类等物质具有异味,未经处理直接排出舍外,必将污染周边空气。噪音则是为了通风而产生的“次生污染”。分解产生异味的成分,才是保种场治污的对症之药。

果真,新装置投运后,困扰保种场和周边村民多年的异味、噪声问题迎刃而解。经多次检测,保种场场界臭气强度小于10(无量纲)。一年多来,保种场再也没有接到村民投诉。

“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上,要多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夏东说,传统的通风设施只能减少污浊空气对畜禽的影响,但通过科学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治理污染。

污染物未超标的水,为什么要净化?

在农业生产中,有些污染源众所周知,但一些潜在的问题,是否要提前考虑?

位于奉贤区的上海资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了水稻和各种水果,几乎月月有新品。去年年中,合作社根据不同地块的农作物种类,竖起了指示牌,开始发展农事休闲游。

不过,合作社负责人沈锋对稻田尾水有些顾虑——稻田在排水时,泥浆、秸秆碎屑、未吸收的氮磷肥等会一同排出,水质看起来不太干净,“虽然水质达标,但比较影响合作社形象;长此以往,也不利于环境保护”。于是,合作社通过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发出“英雄帖”,希望有人帮他们解决稻田尾水排放污染问题。

“揭榜者”是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周胜带着团队,在合作社每个田块的排水口上修建一个不到2平方米的快速净化装置,通过布水控制和组合填料对排水进行净化。有了它们,不仅泥浆流不出来,还能去除稻田径流排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总氮和总磷等污染物。一个田块一个“净水器”,工程量小,后期维护也比较简单。

去年底,经过处理的稻田尾水检测报告出来了:固体悬浮物(SS)、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削减率分别达到50%、30%和30%以上,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出水非常清澈。帮忙采样的合作社农民称赞说:“感觉净化过的水都能喝了。”

与检测报告同样重要的,是这次尝试显示出上海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的主动性:上海的水稻以绿色生产为主,稻田尾水排放污染并不严重,而且稻田排水也没有标准限制,但为了进一步提升绿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上海农民提出的治理需求、上海科研院所的探索成果,对全国水稻生产都有价值。

在全国,稻田是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除了多施了的农药、未被水稻吸收的化肥随尾水流出、污染稻田周边水体外,不合理灌溉、水稻种植地区强降雨等,也容易引发含有氮磷等成分的排水负荷增加。所以,稻田尾水净化的“上海技术”完全可以走出上海,为更多地区的水稻生产者服务。

标本兼治怎么做?

上海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实践中,涉及的农产品不同、采用的治理方式也不同,不过“叫好又叫座”的有共同点。

其一,相关治理方式投入成本不高,大部分农业生产者都用得起。

比如,从全球范围看,并非没有高效的养殖场除味设备,但大多成本较高,而且要对养殖场进行改造。这次在梅山猪保种场发挥作用的“上海技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投入、无运行成本、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还有,资福合作社使用的稻田尾水处理设施投入成本也不高,尤其是后期维护简单,保证了设施的长期稳定的运行效果。

有了这些方案,农业生产者的治污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更高。以养殖业为例,上海松林食品集团、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等养殖领军企业纷纷应用与梅山猪保种场类似的净化设施,并把它们推广到企业所带动的合作社和养殖户中。

其二,上海虽然是“小农业”,但农业技术不分地域,完全可以走出上海,服务全国。

这些天,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在江苏省无锡市探索用稻田农艺调控措施和改性生物炭钝化联合技术,治理土壤里的镉污染。最新消息是,经过修复的土壤镉有效浓度降低了30%以上,土壤养分不下降,修复前种植的稻米重金属超标,修复后生产出的稻米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达到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目标。研究员薛永说,镉污染并不罕见,“上海技术”在农用地土壤修复与改良中会有所作为。

另一个问题也很重要:怎样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从上海的实践看,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给了好思路。

以水稻种植为例,“稻虾共作”“稻鳝共作”“鸭稻共作”“兔粪种稻”等各种生态种养方式在上海越来越普遍,通过生物食物链可有效减少水稻种植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浦东新区素园家庭农场负责人沈超用的是“鸭稻共作”法:鸭子吃虫,解决了稻田杀虫的问题;产生的鸭粪是天然有机肥,能减少化肥使用量。鸭稻共作与传统方式种稻相比,每亩田少用化肥60公斤、农药100克,减量100%。

奉贤区腾达兔业专业合作社实施的是“草、兔、蚯蚓、稻”循环生产模式:苜蓿草喂兔子、兔粪处理后养蚯蚓,蚯蚓粪作为有机肥为水稻施肥,水稻收割后再种苜蓿草……如此一来,水稻生产所需的肥料问题解决了,养兔产生的兔粪也得到生态利用。

正是看到生态循环农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性,《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明确提出,上海要推进生态循环发展,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到2025年,上海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显著下降,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

栏目主编:刘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