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110年前老城厢去掉“外衣”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马长林 2022-11-09 20:22
摘要:1912年环绕老城厢的城墙被拆除,环城河道被填没,筑成环城大道,使老城厢和外部世界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1912年1月,经过上海有识之士的努力,环绕老城厢的城墙被拆除,城墙外环城河道被填没,筑成环城大道,使老城厢和外部世界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上海老城厢,几百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住人口密集,成为江南地区重镇。城内浜河与街巷交错,商业繁荣,人丁兴旺,靠着四通八达的河道,与各地的往来十分频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直保持着传统的上海老城厢,受到周边租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管理影响。有人在《申报》上撰文说:“上洋各租界之内,街道整齐,廊檐洁净。一切秽物衰衣无许暴露。尘土垃杂无许堆积。有遗弃秽杂等物,责成长夫巡视收拾。所以过其旁者,不必为掩鼻之趋,已自得举足之便。”反观老城厢内,则是“粪芥满路,泥土埋足,臭气穿鼻,其污秽不可言状”。面对如此反差,一些有识之士呼吁进行改革,上海老城厢也迈开了近代化的步伐。

1

变化始于1905年8月,以李平书、莫锡纶、叶佳棠等为代表的几位开明士绅以老城厢内“道路不治,沟渠积淤”,集议“创设总工程局,整顿地方,以立自治之基础”。这一提议获得上海道台袁树勋的大力支持,他认为,“地方道路、沟渠、一切工程,皆须地方绅董办理,方有实效”。经过紧张的筹备,10月,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成立,经袁树勋批准认可,李平书为总工程局领袖总董,莫锡纶、郁怀智、曾铸、朱佩珍等四人为办事总董,姚文楠、王一亭、黄涵之、朱志尧、沈恩孚等三十三人为议董。

总工程局的这些成员中,莫锡纶是春发祥客栈主人,郁怀智是英国老公茂纺织公司经理,曾铸是中国纸烟公司经理,朱佩珍是四明公所商董和上海总商会协董,姚文楠是上海劝学所总董。王一亭、黄涵之、朱志尧、沈恩孚等人也都是当时上海社会名流。而总董李平书,精通洋务,经历丰富,曾先后担任广东陆丰、新宁、遂溪知县和江南制造局提调等职,热衷于上海地方公益事业,曾参与创办老城厢第一所西医医院、华界最早的水电厂等,在上海绅商中甚有影响。

总工程局成立后,设置了多个职能机构,开展道路修建、填浜疏浚河道等事务,在社会治安、整治和维护环境清洁等方面制定了若干规程与惩戒措施,布告公众。据统计,在四年时间里,总工程局共向社会发布告示80余篇,除部分有关捐务、工程建设及其他临时事项的通告外,有许多是改变市容市貌及规范人们行为方式的“禁令”。如“禁拉行破败车辆”“禁赌博”“禁未成年人拉车”“禁放风筝以免有碍电线”“禁售卖瘟猪”“禁居民迷信设坛建醮”“禁码头挑夫强挑客商行李”“禁停放无主棺木”“马路菜摊限定时刻”“禁车夫拦路揽载”“禁售有碍卫生食物”“禁在马路练习脚踏车”“限定小车载物重量”“禁烟馆”“禁无赖恐吓妇女”等。

1909年1月,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各地城、镇、乡必须设立自治公所。由此,总工程局改为上海城自治公所,1911年11月,改称上海市政厅,成为正式的地方行政机构。总工程局期间,在老城厢内辟建、修筑道路60多条,拆建桥梁50余座,1909年改为自治公所后,辟建、修筑道路40多条(段),修理、拆建桥梁10余座,新辟和改建城门6座,建造驳岸3个、码头6个,使老城厢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2

1895年,上海华界地区铺筑第一条新式道路,这条道路沿黄浦滩,自方浜口至陆家浜口,长804丈,宽3丈,称为外马路。

总工程局建立后,即在其章程中明确:城内外支干各河应疏浚者加以疏浚,其污浅秽臭有碍卫生者,即填平作路,并筑大阴沟以通积水。当时,城厢内河道密布,新北门内的黑桥浜,老北门内的侯家浜、和尚浜等河旁,居民随意倾倒垃圾,路人任意便溺,日积月累,污浊不堪,臭气熏天。对此,1905年8月有人在《申报》上发表文章,题为“论沪城议填黑桥浜某废河事”,阐述黑桥浜等河道污浊不堪的情况,呼吁尽快填没,反映了城内居民期盼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1906年,总工程局总董李平书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填浜筑路等事。

黑桥浜因枯涸污浊,被列入首选填没的河道。1907年,黑桥浜填没工程完成,筑成福佑路;同年填没亭桥浜,筑成亭桥路;1908年填没新开河,筑成新开河路;后又在九亩地区域填没福田庵浜和方浜的几条支河,筑成福田庵路和小九亩路、露香园路、仓街等,并填没城厢内外主干河道肇嘉浜、方浜等,筑成肇周路、复兴东路、白渡路、方浜中路、方浜东路等。在填浜筑路的同时,对原有的一些泥泞小道也加以拓宽修整,路面铺上石片或小石块,成为老城厢新颖的道路。

1912年1月,经过李平书等人努力,环绕老城厢的城墙被拆除,城墙外环城河道被填没,筑成环城大道,使老城厢和外部世界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最初,老城厢地区没有现代下水道,道路排水全靠密布城内的浜河。总工程局在填浜筑路时,按照租界的做法,预先铺设了下水道,福佑路、大境路、方浜路等较宽的马路下面,都埋设了3尺或2尺口径的瓦洞,里马路、露香园路、蓬莱路、车站路、尚文路、大通路等小马路,则埋设了12寸或9寸口径的瓦洞,由此形成老城厢现代城区下水道系统。

3

清末时期,上海老城厢的卫生状况很差,河道之水因洗刷粪桶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污浊不堪。1898年,南市马路工程善后局曾颁布一些有关公共卫生的条款,要求各家每天清扫自己门前街巷等。总工程局设立后,采取了大量措施,加强城厢公共卫生管理。

首先,总工程局设有卫生处,管理道路清扫和卫生事务,颁布有关保持环境卫生的禁令,如禁止投弃尘垢瓦砾及已死牲畜与一切污秽物于河中,禁止夏天抛弃瓜皮及芦粟、茭白等壳于道路和河中。1906年,总工程局管理西门一带事务的西区分办事处就环境管理发布通告,禁止将已死猫犬等物随地抛弃,禁止粪桶无盖、随意倾倒垃圾等。

其次是加强对清洁人员的监督、管理。如要求清道夫三月初一起至八月三十日(农历)止,每日九点钟前,九月初一起至次年二月三十日(农历)止,每日十点钟前,不论风雪,将内外大小各街巷垃圾一律扫除净尽。所有垃圾必须挑运出城,且严禁随意倾倒。在南市浦滩设垃圾码头,置备船只,要求所有垃圾驳船将城市垃圾“逐日运至龙华嘴角姚姓空地上卸堆,不准沿路私卸”,否则,“一经查出或被人控告,除立提夫头究办外,定将该船充公”。

同时,加强公共厕所等公共卫生设施建设。1905年时,城内新设的警察机构在大小街巷设立50余处小便厕所。1909年,总工程局曾准备在小东门、老北门内外,将“营地所有之坑改造洋式坑厕”。

1909年,李平书曾在他所作的《上海三论》中,详细讨论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上海,描述了未来十年上海老城厢现代化建设可达之目标:拆城垣以筑周围之马路,填城濠设轨道,以行汽车,与租界相衔接;改总工程局为市政厅,建议院、公医院、勤生院、公花园、警钟楼以至菜场、厕所莫不完备;卫生昔之淤河、土阜、义冢、荒茔,十年后,填之、平之、徙之、移之,不受积恶之触犯,无复人鬼之杂居,空气常清矣,病无作,其卫生有如此之日。

经过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等机构的努力,十年后,基本上实现了李平书的设想。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