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SEA-Hi!论坛 | 郭海鞍:陪伴与深耕——乡村微介入实践与文化复兴
分享至:
 (4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郭海鞍 2023-06-07 16:51
摘要:根据作者在2023年第一期SEA-Hi!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整理

十年前,我真正走入乡村,在走过1000多个乡村并在20多个村开展了实践后,我发现乡村建设问题最后绕不开“文化”二字。乡村风貌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不认可本地文化。残破的村落、土坯房、老民居、特定时期的建设痕迹,在规划建筑专业人的眼里可能有历史保护价值,但生活在那里的农民自己住得不舒服,他们宁愿在土坯房上贴上瓷砖翻修。因为在他们心中,那些是贫穷和落后的象征。

乡村振兴不可心急,要用微介入的手法,长期地陪伴,像“扎针灸”般从一个个点位上治愈乡村。

江苏昆山祝家甸村,我在这里进行振兴实验已有8年。祝家甸村最初空置率很高,当地政府希望把环境整治好,但人都走了,给每家每户刷墙没有太大价值,我们建议把资金集中起来做出特色亮点。村庄有座古砖窑,我们以此为微介入点,花费百万改造了古砖窑的上半部分,慢慢地,人多起来了,我们又结合政府、村庄、游客的需求,改造了砖窑下半部分,增加有空调的会议室、咖啡厅,在周边建设了餐厅。人来了,人多了,为了让他们能留下来,周边还建起了民宿、博物馆等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乡村风貌变了,人气变旺了,村民开始自愿出资改造房屋,还以我们的项目为蓝本,改造成中式风格的民宿,逐步培育文化品位。各方积极性都被带动起来,这就是我们要的乡村振兴。

西浜村是昆曲发源地,这个近郊村最初的状态不好,村庄被拆得七零八落。我们就用很轻的结构去盖房子,不用重机械操作,所以没有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村民起初觉得房子不好看,我们就让他们回忆小时候熟悉的房子样式,再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去实现、去表达传统。和房子一样,戏曲艺术也要创新,以符合当代人的形式吸引大众注意力。昆曲表演在这里变化为沉浸式体验,演员在实景里走,和观众互动,让大家觉得很新奇。通过我们的努力,村子被保留下来了,乡村肌理得到了修复,昆曲在600年前诞生的地方再次响起,村民开始思考小时候的房子,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新的认识,并以昆曲发源地为豪。

我陪伴西浜村近十年,现在我还在这里修桥、修路、修厕所。我希望乡村建设从轻微介入开始,从很小的设计慢慢陪伴乡村复兴。

(作者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城镇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秘书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科技委农房与村镇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栏目主编:周文吉 文字编辑:王成浩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