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小城故事③丨三年前刚脱贫,“村BA”后有“村超”,为何贵州这里总能出圈?
分享至:
 (81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凌云 王倩 2023-08-02 10:29
摘要:短短一年,黔东南两个原本寂寂无名、在2020年刚刚脱贫“摘帽”的县城,因为群众性体育运动相继走红。

7月下旬的每个周六,专程来黔东南“追球”的游客会十分纠结,有两场驰名全国的比赛在同时进行:一边是榕江县“村超”不容错过的“超级星期六”,一边则是台江县台盘村“村BA”正在激烈对决。

短短一年,黔东南两个原本寂寂无名、在2020年刚刚脱贫“摘帽”的县城,因为群众性体育运动相继走红。去年7月,台江县台盘村的农历六月六篮球赛火爆出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村BA”。今年5月,与台江县相邻的榕江县,一个由当地20支村寨足球队自发组织的“村超”乡村足球联赛,也成为“现象级”赛事。

这些发轫于乡野间的赛事,如今承载的不仅仅是当地人对体育的喜爱,更是对其带来改变的期待。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在“农村包围城市”的具象演绎下,崇山峻岭中的苗乡侗寨有了重新定位自己时代坐标的新尝试。

7月29日,持续火热两个月的贵州“村超”足球联赛,迎来决战之夜。一天后,在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也落下了帷幕。

球赛结束后,如何将“流量”变“留量”,让“村超”“村BA”的品牌效应持续在黔东南的土地上焕发生机,是摆在榕江县和台江县眼前的现实问题。

而“村赛”效应也正走向全国,许多地方都想成功复制下一个“村IP”。去年7月开始,从全国各地赶来台盘村村委取经的队伍,至今没有断过。


7月16日晚,台盘村“村BA”“中年组”的两支队伍正在对抗。 王倩 摄

小县城一天挤进五万人

自“村超”走红以来,每逢“超级星期六”,38.5万人口的榕江县城都会涌入五六万游客。

早上还未过10点,榕江体育场主入口所在的道路已被封路。赛场周边沉寂的红色棚子下,商户们个个忙碌起来。司机告诉记者,最夸张的是端午节假期,车辆通过寨蒿河上一公里的大桥需要一小时。

离体育馆不远的一家酸汤牛肉饭馆,客流也在周六达到顶峰,从通常接待二三十桌客人变成八九十桌。县城边缘一家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记得,7月29日“村超”决赛日的房间早在6月中旬就被全部预定。

还没抵达现场,一公里开外就能看到体育馆旁边两栋高楼悬挂的巨幅红色标语:“贵州村超,人生就该有追求(球)”。

7月15日,榕江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下午2点体育场看台已经坐满了人。观众席位上男女老少此起彼伏地挥动着扇子,等待着2小时后开始的足球比赛。

因为场内人数过载,手机信号也变得不太稳定。即便从贵阳、毕节抽调来的通信工作人员前一夜为增加通信荷载忙到凌晨4点,看台上的观众们还是会看到手机信号从5G变为3G。


榕江县体育场看台区还挂上了“外地游客宠粉区”的牌子。  王倩  摄 

“这里是苗山侗水,甜甜榕江,欢迎大家的到——来——”比赛开始前,解说员杨兵拉长了声音。“村超”出圈之后,杨兵和县里另外几位足球爱好者被推上了解说席。他们与场上大多球员都相识。人手忙不过来的时候,两个解说员要一晚上连说4场比赛,结束时嗓子已经沙哑。

下午第一场比赛是月寨村对阵六佰塘村。两座村庄,只隔一个田坎的距离。看台上和场边的外地游客们对场上球队并无太多偏爱,他们为每一次射门欢呼。在队员补水、换人的比赛间隙,杨兵努力调动现场气氛,他呼唤观众喊出“村超”特有的加油声,“hang棒浪!呜——”

同一时间,在距离榕江县不到200公里的台江县台盘村,震天响的“呜——呜——”声也从观众席上传来。过万人围坐在今年刚刚翻新过的篮球场上,灯火通明中,“六月六”篮球赛(村BA)迎来了揭幕赛。

在球场旁,刘强雁听着耳边不断传来的欢呼声,在她的百货店守着手机看直播。因为生意忙,她没有去球场。这一天,她的儿子岑江凯正在球场上跟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一起打球。20岁出头的岑江凯,身高超过了一米八,是台盘村最新一代的年轻主力。

他的上一代球员,38岁的岑江龙,是台盘村的村主任和篮球协会会长。以前每逢“吃新节”(侗族和苗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至七月期间举行),他和村里的年轻人们如同候鸟归巢一般,哪怕请假都得翻山越岭回到村庄,参加篮球赛。

“村BA”出圈后,岑江龙辞掉了在外的工作,回家和父老乡亲们一起发展篮球事业。7月“村BA”开打以来,岑江龙每天数不清自己要接待多少外来调研考察的领导。正值暑假,这里还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暑期社会实践的高校教授和学生。

赛事也需要岑江龙操心。今年的报名队伍数量远超以往,考虑到安全问题,赛程由原来计划的21天缩短至15天,主办方不得不重新安排比赛,联系各支球队变动行程。筹备期间,岑江龙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才睡,连续多天睡眠不足4小时。

今年篮球赛开赛前半个月,台盘村的整条街道,迎来了一次改头换面。每家店面都换上红色招牌,挂上了写满有关“村BA”标语的红色横幅。随处可见的球赛照片和篮球元素贴在路两边的墙上。


今年“村BA”开赛前,台盘村的街道上所有店招都换成了红色,也挂满了红色的横幅。  张凌云  摄

IP不是一天形成

“这比赛都有80多年了?”“村BA”看台上几位来自贵阳的游客难以置信地问道。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郑田自信地分享起自己在台盘村调研的成果,“这里的篮球联赛比NBA还早10年。”

台盘村的篮球赛,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这个黔东南的小村庄,每逢“六月六”吃新节,都和其他村庄一样会举办篮球赛、斗牛、唱山歌等庆祝活动,随之成为一项传统习俗并流传至今。

台盘人对篮球的喜爱,作为外来人的张德也颇有感触。2022年3月,张德从台江县投资促进局来到台盘村做驻村第一书记。最初张德有些不适应:村委旁边便是村里的篮球场,经常早上六七点,他就被打球声吵醒。太阳落山后,依然有村民打球的身影。一开始他觉得“有点吵”。后来,结束一天工作的张德常被村民们邀请打一会儿球。他渐渐适应——在台盘村篮球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年篮球赛举办时,周边乡镇的人们都会汇聚于此,上万人将台盘村的街道围得水泄不通。球员们也纷纷请假,从打工的地方回到村子里打球。“村BA”篮球场上负责解说的,是被称为氛围组组长的王再贵。他平时是县城的一名辅警,下班后就会出现在球场,用淳朴的乡音在场边扯着嗓子,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

走在榕江县街头,遇上来自各村寨的球员也是件平常事。下了赛场脱去球衣后,他们是装修工人、烧烤师傅、卷粉店老板,在校大学生。

85后杨兵在天柱县建设银行工作,每个周末都会回到榕江参与足球比赛解说。他是“村超”的组织者之一,兼职比赛现场解说员,还是口寨村足球队领队和青训教练。


“村超”兼职解说员杨兵(中)正在解说台上调动现场气氛。  王倩  摄

“38.5万人口,接近5万人会踢足球”,这是榕江官方给出的数据。来到这里会发现,这个数字并没有过分夸张,县城里像杨兵这样足球爱好者不少,县足协注册球员有1000多名,群众性业余足球队伍达到了40余支。

培养后辈力量也是传统。杨兵组织了近10年的口寨村青训,只要喜欢足球的孩子都能参加,球队出钱给孩子们买衣服,买球鞋。在外上学的大学生假期回到家,要义务带小学生踢球。

从初中就开始踢足球的杨兵记得,20多年前,榕江就有以村组队进行的比赛。

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夏天,口寨村的足球队员们拿着锄头、镰刀在村寨对面的河沙坝挖了一个多月,挖出一个简易的足球场。尽管场内还有许多石块和杂草,但队伍有了自己的主场。

举办“村超”的体育场曾被大水淹过两次,当时为了早日重返球场,县里的足球爱好者还主动一起清理淤泥。现在,作为2021年入选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榕江全县有25块足球场,单县城就有14块足球场。

在台江县,篮球场也颇具历史。台盘村几幢村民的房屋中间,地上仅存的白线依稀窥探出老球场曾经的热闹与喧嚣。

2016年,台盘村新篮球场建成。从那年起,台盘村利用各级补贴,每年通过“一事一议”的项目资金申请,村民们出力出工,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篮球场进行修缮,让它一点点变成如今的模样。


在去年“村BA”火出圈后,篮球场边立起了新的照明灯,台阶向上延伸,安装上了护栏,台阶也被刷上了淡蓝色的新漆。为了保持球场环境干净,台盘村还聘请了不少村民每天打扫球场。 王倩 摄

一个当地的共识是,村赛之所以能延续多年,是因为年复一年村民的自发组织和参与,以及它的“乡土味道”。

从最初的年月至今,篮球赛都由村民们自发筹集经费,有能力的出上几千元,手头紧的几百、几十元也都可以。球赛经费用来给获胜的队伍制作奖品,早年间,比赛的奖品是旗帜和球衣,后来条件好了,筹来的经费,也被用作给各个球队的生活补助金,奖品也变成了农产品台江鲤吻香米、鲟鱼和麻鸭。

同样带着乡土味道的“村超”,淘汰赛期间,每支获胜队伍的奖品是2只猪脚,比赛最终的冠亚季军大奖分别是小黄牛、黑毛猪和塔石香羊。

流量突围

一个“超级星期六”,榕江县的“村超”新媒体专班的工作人员至少会制作出50条短视频。

体育场内,十几名来自榕江县各乡镇的新媒体中心负责人、村寨代言人担任摄影师,蹲守不同点位。有人负责拍下关键的进球时刻,有人必须抢下啦啦队进场的瞬间,还有人负责在特殊日期捕捉符合主题的画面。

体育场看台下的办公室里,四五名剪辑师坐成一排,在微信群里筛选前方源源不断传回的素材,把它们剪辑成一段段十几秒的短视频。

在社交媒体上,“村超”的相关短视频动辄10万+浏览量、数万点赞和留言,这些视频或许就会变成下一个引爆榕江的“炮弹”。

除了球场上的人山人海,一个数据也可侧面反映“村超”的火爆程度。截至目前,在互联网平台上,“村超”相关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300亿。

在一次采访中,榕江县县长徐勃表示,“这一天,榕江等了很久。” 在许多榕江人眼里,“村超”的出圈,看起来是偶然,实际上也是必然。

作为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牌督战的52个未摘帽县,榕江县地跨黔东南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两山”地区,现在也是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的重点帮扶县。

“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立足于我们榕江的比较优势,实现一个战略突围。”榕江县县长徐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很多人不曾知晓的是,在“村超”出圈前,榕江5次尝试突围,斗牛赛事、侗年节篮球邀请赛、苗族鼓藏节、半程马拉松比赛+三宝侗寨“萨玛节”民间祭萨活动、乡村篮球交流赛,结果都只是“一时热闹”,影响力有限。

2022年以来,抽调来新媒体专班工作的陈银芝几乎没有过周末。县里每个星期都会举办新媒体打卡活动,轮番介绍榕江的产业,已经办了50多场。

一些榕江县的公务员还记得,县委县政府对“出圈” 的急迫。某位县级领导在今年年初某次闭门会上发言,“如果上半年还没出圈,说明我们工作能力不行,我第一个辞职!”

今年春节期间,车江三宝侗寨8个村的足球联赛在当地引发了一次小小的关注,一家媒体在报道时首次参照“英超”“中超”等命名规则,将榕江乡村足球联赛称为“村超”。“村超”策划者之一、榕江县足协副主席杨亚江说, “这一次尝试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7月15日下午,月寨村和六百塘村的队伍正在“村超”赛场激烈角逐。 王倩  摄 

当地浓厚的足球氛围和早已重视的新媒体实践,似乎已为“村超”出圈打好了基础。

2021年11月,榕江县成立了新媒体电商产业园 。记者看到,产业园的会议室挂着一块醒目的“作战计时牌”。上面的数字“12800”,是指榕江县村寨代言人的数量,这意味着,全县已经孵化了一万多个短视频账号。一位在抖音平台上有9000多位粉丝的本地自媒体博主告诉记者,2022年,他每个月参加五六次短视频培训,“学习如何拍视频、如何剪辑、怎么发布才能够涨粉。”

“足球比赛每年都踢,为什么今年能火爆全网,这也是新媒体全面赋能的一种呈现。如果没有新媒体的手段,别人可能也不知道我们这里的足球文化有多浓烈,不知道我们这里有什么好吃好玩的。”陈银芝说。

和榕江县的早有准备相比,村BA的火爆,更像是一场谁也未曾预料的天降流量。包括张德在内,台盘村的村民们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传承了几代人的篮球赛,会短短几天席卷互联网。

起初是发在短视频平台上一条4分12秒的篮球赛视频火了。这是贵阳的一位摄影师2022年7月在“吃新节”篮球赛现场拍下的。球赛从白天打到夜晚路灯亮起,场上的球员激烈角逐,四周的观众座无虚席,层层叠叠将球场围成人群的海洋。

视频在互联网上引爆流量的当天,张德的大学同学给他打来电话,他才知道,台盘村的篮球赛火了。视频出圈的第三天,大批媒体和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在流量的簇拥下,原本藏在大山里中的“乡球”被网友赋予了“村BA”的称号,开始频繁出现在全国网友的视野中。村里当然是高兴的,张德说,“既然球赛火了,那大家都希望怎么能做得更好。”

省里也顺势推了一把,把全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赛的总决赛放到了台盘村来举行。台江县也希望“村BA”的火烧得更旺一些,在扶持下台盘村的基础设施有了改善,球场外建起了一排洗手间,还增加了停车场,村里覆盖起了5G网络,能够满足现场媒体、观众的拍摄和直播。

出圈之后

“村超”出圈后,精彩镜头的视频评论区,总会出现将村超球员和职业球员比肩的声音,甚至有阿根廷某俱乐部找到中国代理人表达希望能够来榕江踢比赛。对于自身的足球技艺,杨兵们认识清晰,“我们就是业余水平,踢足球是为了快乐,为了村里的荣誉。”

7月15日,中国足球“金哨”孙葆洁来到榕江做村超的主裁判,不过部分观看直播的网友们却并不买账,“不是说孙老师不好,是不希望任何专业人士介入村超!”

保持纯粹的乡土特色,是外界对村超的期待,也是榕江足球爱好者的共同心愿。“村超就让我们‘村’下去,继续保持在1.0版本。纯粹才让更多人热爱。”杨兵说。

不期而至的流量和关注,对于台盘人来说,同样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球场入口附近几十米远的侨家酒店老板发现,顾客里外地口音明显多了,许多人在点菜时强调“不吃辣”。

每逢节假日,村委会前的球场都要迎来至少三千人打卡,多时超过五千人。村民们总结,一个台盘村里见到的外地牌照,可能比县城里还多。


“村BA”现场观众正在聚精会神观看比赛。  王倩  摄

为了篮球赛接下来该怎么办,台盘村的村民们也一度吵得激烈。

在台盘村,每逢有重大事件,村两委都会召集村民们举行院坝会,听取村民的意见再举手表决。去年8月23日,台盘村的院坝会上村民们又齐聚一堂,大家针对球场修缮问题关心的事很多,比如看台要不要增加座位,设置座椅?还有人提议,篮球赛要不要收门票?不断有嘉宾到来,设置嘉宾席是否有必要?

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球员站出来,坚决反对收门票,“否则就破了多年的传统和规矩”。这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大家达成一致:举办“村BA”不收门票,也不设观众席,为的就是不让观众和球赛本身有距离。

最近,村委还在讨论对比赛期间街道上的摊位收取卫生费的事宜,但大家都不确定,会不会遭到村民的反对。村里还有更多规划,他们想在球场外打造小吃一条街,这就意味着得和原来的非餐饮商家商议协调、搬迁到统一的区域,这同样并非易事。


7月16日,台盘村“村BA”比赛现场。  张凌云  摄

无论是“村超 还是”村BA“,这些乡村IP出圈后,最受考验的还是当地的快速反应和微观治理能力。

面对巨大流量,榕江县政府部门在体育馆外空地上规划了免费摊位,打造“村超夜市”。因为摆摊的人太多,摊位从一开始的300多个增加到500多个,直到现在的4000多个。每逢周末,全县停车位免费开放。

临近“村超”决赛,7月28日,榕江县精神文明办紧急向全县居民发出了“在家看直播,座位给客人”的倡议。县城里设置了多处大屏直播点为本地球迷服务。倡议书中写道,“把座位留给更多远道而来的客人,让更多游客切身体验村超的独特魅力”。

酒店满房后,不少村民们在短视频上喊话,邀请游客免费住家里,许多商家宣称不仅没有涨价,还给游客优惠。

人员繁杂,在安全等细节上,对赛事提出了更多要求。

在台盘村,村民签署了《“村BA”赛事期间家庭安全责任承诺书》, 承诺书上写到“不得私自将自家民房提供给游客观众上楼参观,以免造成垮塌事件。”

和“村超”一样,今年“村BA”在赛场入口处,配备了安保人员和安检设施,游客需要凭身份证或是扫码输入信息方可入场。

台江县文体旅游局体育中心主任李文鹏告诉记者,对于“村BA”比赛的举办,县里只在安保等方面给予支持,赛事的具体操办依旧全权交给台盘村村民,为的就是保持比赛的原汁原味。

台盘乡卫生所的医生张鹏程告诉记者,以往只需要乡里卫生所保障的球赛,现在县里的医院也增派了更多支援力量。每天比赛现场,都会配备3名医生3名护士分别在球场内外,时刻保障球员和观众的健康。

不排班的日子,他们也是观众。等待开赛的一个下午,球场边的张鹏程忽然想起,几年前的“吃新节”,除了篮球赛外,还能看上斗牛赛和唱山歌。

他偶尔也会默默地想,这些同样精彩的传统活动什么时候还能重新办起来?

长红的愿望

7月29日晚,总决赛落下帷幕后,“村超”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早在决赛前一周,榕江县足协就公布了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美食足球友谊赛的276支球队名单。成为持续性赛事,是做强“村超”品牌的关键一环。

如今地图软件上,贵州村超足球场和台盘村BA篮球场已经有了专门的坐标。对于台江县和榕江县来说,因为球赛,更多机会正在黔东南这片土地上萌发。

在榕江县和台江县,当地人将“村超”“村BA”的出圈归为“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看来,在国家战略大背景下,近些年,城市哺育乡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政策密集出台,城市公共服务逐渐向乡村产生本土化因地制宜的平移;另一方面,服务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逐渐提升,尤其精神消费的需求从城市迅速向乡村蔓延。“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加持下,谁能承接住大背景,抓住方向风口因地制宜,谁就能跑出来。”魏翔说。

今年1月,在贵州省两会期间,台江县县长杨德昭接受采访时说,“‘村BA’姓村,要以人民为中心,把赛事办成老百姓的节日。”他提到既要办好赛事,也要让更多当地群众从“村BA”中获得实惠,台江县将深入探索“以赛助旅、以赛扶产”全产业链,推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以往,外出打工是只有272户的台盘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2021年,这里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多元。在“村BA”出圈后,如何利用“村BA”品牌的溢出效应,让村民们富起来,是村委班子们眼下要积极探索的方向。

4月25日,在台盘村举行的“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的3天2夜里,台盘村共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黔东南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40%。

在榕江县,“村超”的出圈也带火了当地的旅游业。榕江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榕江生产总值92.98亿元。村超出圈后,县里的旅游收入直线上升。据统计,自5月13日“村超”开赛以来,截至7月20日,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250.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9亿元。

“不仅仅是踢球,我们要以体育搭台,让文化唱戏,促旅游创收,走出一条文旅体振兴新路。”榕江县县长徐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7月12日,贵州村超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包含旅行社服务网点旅游招徕、咨询服务;体育竞赛组织;电影摄制服务等,这家公司由榕江县财政局间接全资控股。

每一场比赛期间,“村超”都会在赛场内外为游客准备当地的美食和农特产品。比赛间隙,赛场中央的表演和啦啦队也成了榕江展示地方民族文化的窗口。赛场上每一支球队的球衣背后,印着的不是赞助商,同样也是当地的美食名称。


各村寨啦啦队一直是“村超”不可或缺的亮眼存在。  王倩  摄

台江县也申请注册了“村BA”商标,意图打造体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业链。今年3月,台盘村建起了“村BA”的周边商店和主题餐厅,村里请来了专业运营公司负责设计和运营农特产和非遗产品的展示和售卖。村里的主题餐厅,也由返乡青年来运营和管理。

但村子里依然坚持着一条“铁律”:在“村BA”的球场内,决不允许有商业化的介入,严禁资本的介入和炒作。去年,曾经有许多企业想要赞助球赛,还有著名饮料品牌提出要赞助60万元,将30万元给予村集体,剩下的钱用作赛事奖金,但通通都被台盘村拒绝了。

张德说,未来,台盘村想要依托“村BA”建设篮球小镇,建设室内篮球馆,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多业态,以此吸引更多的篮球和爱好者外地游客,但现在,村里还无法承接起这么多的研学团队和客流。

警惕资本,是两个县的共识。魏翔也观察到,“他们冷静地意识到球赛作为公共服务,如果想要一直持续产生IP效应,顺应政策的风口,实质上得去商业化的,但如果一味地拒绝资本和背后带来的产业注入和人才注入,也是不理性的。政府要引导IP热之后资本的介入方向,要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或者自身情况来选择、引导。”

在魏翔看来,这些县域、乡村IP是否能长红,实际上重点并非IP本身,而是要转嫁到当地比较优势的产业上去,“可能一年之中,有一个月是在IP本身的热闹红火中,而剩下的11个月,则是转嫁和衍生的过程。”

张德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会不会担心台盘村的村‘BA’只是火一下就不火了?”在院坝会上,村民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确实从“火爆”中,得到了文化自信,“在之前没有人关注的很多年里,我们的篮球赛也是自娱自乐。但无论如何发展,我们都想保持篮球赛乡本味道和那份纯粹,让所有乡亲都能从篮球中享受到这份快乐。”张德说。

榕江县足球协会主席李明星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他的答案和张德类似,“不火就不火,我们做我们的比赛,只要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喜欢就行了。”

对于杨兵来说,最实际的收获来自一个数字的变化:往年每次暑假口寨村组织青训会有10多个小朋友报名,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0个。

今年村超比赛,口寨村啦啦队每次入场,青训队的小朋友总是走在最前面。“这是传承也是期望。”杨兵说。


没有比赛的夜晚,榕江县的体育场也少不了爱踢球的群众,三三两两的聚集在此。  王倩  摄


“小城故事”是上观新闻原点栏目2023年开启的一项系列报道计划。10年前的2013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首次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我们希望关注一些身处中间地带的城市。它们有的已经晋级为“大城市”,但仍以“小城”自居;有的不可避免地面临人口外流,成为“收缩型城市”。它们各自面临不同的机遇与困境,也都在发展中努力找到适合的路径。

正如不能简单定义一个人,城市也不该被贴上标签。原点栏目将去往实地,对话城市中的平凡人,呈现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一座座小城真实的生长纹理。

栏目主编:王潇 文字编辑:王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