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到上海大剧院的前世,来轮滑和打太极吗
分享至:
 (10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2023-09-09 09:00
摘要:上海大剧院今年25岁了。而在为建造上海大剧院打下第一根桩之前,这片土地上已经记录了城市的变迁。

上海大剧院25岁了。


1998年8月27日晚上7点30分,上海大剧院内,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带来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当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据当时媒体报道,上海大剧院这场首场试演的票房收入50万元人民币,通过上海市民政局捐赠给了受灾地区。


此后1/4个世纪的时间里,上海大剧院累计演出场次达12700余场,观众超1445万人次。这里是无数艺术家心中不可取代的地标,也不断吸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近悦远来,造就了这一街区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在成为艺术殿堂之前,这个街角也曾吸引过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人们的到来,只是当时来的不是艺术家,而是运动员。


在为建造上海大剧院打下第一根桩之前,这片土地原址上曾耸立着另一幢建筑物——让无数运动员梦萦魂牵、心向往之的上海体育宫。


若再把时光往前推,在19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一名英国军官骑马从今西藏中路第一百货公司门口起,向西由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折向马霍路(今黄陂南路),再向东经跑马厅路(今武胜路)至现在的上海工人文化宫,折向北沿西藏路回到原地。这名军官路经的土地,成了“跑马厅”。

建造中的上海大剧院

  1

  

说到跑马厅,1850年后,上海先后有过三个跑马厅。


在今河南中路以西、花园弄(今南京东路)以北,曾有一80余亩的“第一跑马场”。后又有在浙江路与泥城浜(今西藏中路)之间、六马路(今北海路)一带占地170余亩的“第二跑马场”。1862年前后,上海道台出布告允许跑马总会圈占,于是,460余亩、范围约为今人民公园、人民广场的这片土地,被辟为上海第三跑马场。


在历次战乱中,这里曾先后沦为日军驻扎地、美军军营和美国剩余物资的仓库。直到上海解放后,1951年9月7日,上海人民在跑马厅旧址举行人民广场辟建典礼。翌年10月1日,公园对外开放。


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原上海租界跑马厅分别划归上海市体委、上海市文化局、上海市图书馆。


其中,跑马厅南看台及其附属建筑分配给上海市体委。当年开建、1957年竣工的上海体育宫占地32亩,房屋建筑面积14614平方米,是一个综合型体育馆,原底层马槽房南部被辟为体操房,先后向市队输送了包括朱政、吴佳妮、史美琴、尤建莉在内的优秀少年选手15人。二楼原为拳击房,1958年国家体委撤销了拳击项目,遂将其改造成乒乓球房,培养了李富荣、郑敏之、李赫男等著名选手。原为跑马厅赛马售票房空间的一部分在1956年改建成武术房。著名武术家佟忠义、王子平、傅钟文、褚桂亭等都在此活动。此外,还有许多其他体育项目在此活动。(《上海体育志》)

  2

  

上海体育宫首任主任为著名武术家、上海市武术协会主席顾留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解放后黄浦区首任区长。


顾留馨1908年出生,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1936年,曾因“七君子”案被牵连,与陶行知等一同被捕,拘押于苏州监狱。他在79岁高龄回忆当年之事时说:“在狱中,我表演了剑术,受到全体难友的热烈喝彩。‘七君子’中的章乃器和邹韬奋表示了他们的强烈愿望:一旦获释,就跟我学武术。”

上海体育宫内,看台东的两个溜冰场,在20世纪50年代本来是250米跑道的田径场,中间有两片篮球场。1979年,在上海汽轮机厂的帮助下,于北端修建了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溜冰场。1984年接待了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际花样轮滑明星的训练和表演,1987年举办了全国轮滑锦标赛。


1990年,顾留馨去世。两年后,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开工。1997年,上海体育宫迁至普陀区大渡河路1860号。


虽然上海体育宫搬迁,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顾留馨先生名字命名的“留馨杯”上海市太极拳、剑、推手比赛仍持续为太极拳运动选拔人才。


  3

上海大剧院,这座采用了法国著名的夏邦杰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设计方案的建筑,以其向上展开的巨大弧形屋顶与下面的方形主体,构成了“天圆地方”的意象。据说,这一造型也参考了中国传统的戏台。


地方志资料记载,约620年前,明永乐年间,上海的城隍庙里建有一座戏楼,后屡建屡毁于火灾兵燹。戏楼下为通道,台前由四根方形石柱支撑,台口正上方斗拱下悬有横匾,上书“一曲升平”四字,并有雕花木笼一对,额枋、雀替均饰有图案;屋顶为重叠式,上层八角攒尖顶,下层为歇山顶;另有后台和左右耳房;台为四方形伸出式,两侧围有木质栏杆。台两侧有两层看楼,台前有广场,可容千余观众。上海的天后宫也有戏楼,位于河南路桥北堍,始建于清光绪十年。戏楼坐南面北,台面离地2.8米,台口高3.2米、宽6.7米、深6米,两侧还有看楼,后台及两侧厢房十余间供演员化装、住宿。


2010年夏邦杰因病去世时,与其相熟的中国同行、上海博物馆设计者邢同和父女曾追忆:夏邦杰的祖父是一位音乐家,父亲是一位建筑师,参与规划改造了蒙马特地区。在这样的艺术家庭长大,夏邦杰从小就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像祖父一样会弹钢琴,成年后选择了像父亲一样将建筑作为自己的职业,并在欧洲从事过历史建筑保护工作。1984年,夏邦杰第一次来到上海,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也正是在夏邦杰访沪的这一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发表以后,本市体育界反响很大。1984年11月12日,全市体育界著名人士在市体委集会,顾留馨出席,由他担任会长的上海武术协会此时也正在上海体育宫内办公。


不知夏邦杰的首次上海之行是否经过人民广场,如果经过,他一定见过当时的上海体育宫。或许,在上海的这个街角,正好奇打量刚刚进入改革开放的上海的法国建筑师,与土生土长的上海武术名家,曾有过步履的交会。


当然,后来长期在沪工作的夏邦杰在苏州河畔也有了自己的住所,“日夜观看这座美丽的城市”。


  4

  

上海大剧院打下第一根桩的1994年,也是上海重大工程建设的高潮年。


这一年,上海内环线高架最后“画”成圆,上海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高架环路、完整的立体交通。同年,地铁一号线13座车站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作为上海的心脏的人民广场,也陆续以市政大厦、上海大剧院、博物馆新馆以及大面积的绿化等新颜展现给市民。


也是在1994年,11月24日晚,世界十大乐团之一的以色列爱乐乐团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和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首度来访,在申城文化生活中引发强震。市府礼堂外,等退票的市民队伍从福州路一直延伸到人民广场。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乐团演奏时全场鸦雀无声,上海乐迷的高素质让祖宾·梅塔感叹不已:“上海有最好的观众!”


印度籍指挥家梅塔很喜欢中国。他曾告诉上海的朋友,他的叔叔曾在上海的一家棉纺厂工作,叔叔一家在这座城市住过20年,他的兄弟出生在上海,跟着一位旅居上海的匈牙利教师学习钢琴。


但好感滤镜不能掩盖当时上海演出硬件状况不尽如人意的事实。1994年,上海还没有一座可以接纳百余人交响乐团的一流剧场。媒体记录下那个狼狈的时刻:“为隆重迎接梅塔,主办方一家家地找场子,最后只能启用被冷落了多年的市政府礼堂。演出当晚,两位音乐大师在临时搭建的‘几乎转不过身’的休息室内小歇,然后,穿过充满霉味的过道,再上舞台。”


大师并不知道,当时上海大剧院已经在人民广场西侧悄悄展开基建工程了。此后,大师还来访上海数次,迎接他的是一座拥有多个一流剧场和热情观众的城市了。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