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文创+ > 文章详情
少些“世俗”,多点“真情”——韩硕先生印象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姚新兴 2023-10-23 15:53
摘要:年逾古稀的韩硕先生,依旧在中国人物画领域内持续探索创作的心法。

上海是我国近代的文化高地,也是“海上画派”的发源地,深厚的文化土壤,润泽着韩硕先生的成长。我国的艺术教育主要有家庭师徒式和专业院校教授。这两点,在韩先生身上同时存在。他出生于绘画世家,幼受庭训,兄弟五人他最小,兄长韩澄、韩敏、韩山、韩伍均从事绘画艺术,时人誉:“韩氏画风,满门风雅。”幼年的他受父亲和兄长们的熏陶,弄管染墨,早早地走上了书画创作之路,后他又考入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接受了系统绘画教育。上世纪90年代末,他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先后担任了副院长、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等职,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为当代我国人物画领域重要人物和上海画坛代表人物之一。 

韩硕先生画画起步很早。18岁那年他与五哥韩伍合作创作了连环画《无名英雄的后代》,后来又为《少年文艺》杂志画插图。多年来,他在连环画领域成果颇丰,代表作品有《闹江州》《王冕学画》《曾子不撒谎》《岳云与关铃》等。他曾回忆:画连环画对掌握画面整体效果、疏密关系、人物造型、透视等方面的技能,是一个很好锻炼。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他涉足中国画创作。由于有着深厚的连环画创作基础,加之对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独到理解和掌握,入门后便取得不俗成绩,画作在国内各类展览中频频亮相,斩获大奖。 

1980年代,韩硕在创作1980年代,韩硕在创作

韩硕先生常说:“是时代给了我机会。”当然这“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他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开始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1971年在尼克松访华前夕,根据中央的要求,上海抽调了几十位专业和有一定基础的业余画家,组成了“美术创作组”,为主要接待场所绘制“布置画”,他也有幸得于参加。多年后,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们‘美术创作组’有许多老画家和专业画家,他们对我后来的中国画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个时期,我对中国画笔墨的理解和笔墨的训练均有了较大的提高,也是我艺术创作的一个‘转折点’。”

1981年,施大畏、韩硕合作《我要向毛主席报告》1981年,施大畏、韩硕合作《我要向毛主席报告》

韩硕先生在中国画创作中,始终坚持题材优先。1981年,他与施大畏先生合作,以彭德怀同志在农村中开展调研,听取农民诉求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我要向毛主席汇报》中国画作品,此作品后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览,荣获二等奖(未设一等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以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七君子”为题材所创作的《热血》,在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中获得金奖。之后以表现“魏晋风度”的《竹林七贤》入选中华史诗美术工程;以反映纳西族古老音乐为题材的《纳西古乐》入选“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

《竹林七贤》,2016年

韩硕创作《竹林七贤》韩硕创作《竹林七贤》

笔墨当随时代。韩硕先生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画家,他坚持“守正创新”,深研我国历史文化,关心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他的画作无论从题材到内容,均牢扣主题,紧随时代。他对于“五四”以来新文化的关注,创作了一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朱屺瞻及蔡元培、林风眠等画家的肖像,虽着墨不多,但人物神形兼备。多年来,他围绕主旋律,创作了许多宏构巨幅,如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八一南昌起义》。在这类历史题材的创作中,他以水墨写实的手法,去诠释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现史诗般的场景。韩硕先生是杭州人,自小生活工作在上海。《情系“中”“华”》《重现都市之光》等,是他关注祖国发展,心系东方明珠的又一力作。

我国论画,向谓画之难能者,曰厚,曰重,曰大。韩硕先生的画给我们有“厚”的味道,有“重”的感觉,有“大”的意境。他的“厚”“重”“大”,并不是简单的浓墨重彩,而是通过题材的选择,人物神态的把控,黑白对比的处理和富有质感变化的线条,来达到这个境界的。

韩硕先生的人物画题材广泛。他喜欢我国传统戏曲,创作的戏曲人物,清丽秀雅,逸韵横生。他曾为上海宛平剧院创作了宽6米、高1.8米的巨幅《梨园清韵》。此图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场景,画中的30余位京剧生、旦、净、丑角色,服饰优美,“唱、念、做、打”,表情丰富,神态各异,全景式表现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在创作古代高士、传统佳人、村姑、顽童时,擅于用中国画特有的绘画语言,用柔韧刚劲的笔墨线条,构勒出人物形象,并将人物稍加变形,动作略带夸张,达到诙谐、活泼、可爱的趣味效果。

作品《梨园清韵》及其创作场景作品《梨园清韵》及其创作场景

中国书画历来主张人品与画品的关连,强调书画同源。他为人平和,不张扬,不霸悍,谦谦君子,但画作处处显露张力和气势,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欣赏他的画作,可觅其精神世界矣。古人言,以书入画,大凡杰出之画人莫不精擅书事。又云:不晓书,即不知用笔,则画无神韵,线条枯硬,疲软浮薄。韩硕先生深谙此道,书与画并进,画中寓书,书中有画,其书法似篆非篆,行草书有浓浓的碑意,线条流畅而遒劲。他的书法已融入绘画之中,达到了书与画的高度统一。其书法是“画人书法”,比之书法家的字,多了几分“性情天趣”。他虽然很少创作书法作品,但欣赏他画作上的书法题款,完全是一件件美妙的书法小品。

韩硕画室韩硕在画室

韩硕先生曾说:“创作时画面须‘干净’,‘干净’的画不一定是好画,而不好的画,一定是不‘干净’的。”余曾请教一位艺坛耆宿,书画作品何为好?答曰:“你看着舒服就是好,不舒服就是不好。”简单话语中包含着哲理。好的音乐悦耳,美的画图养眼。中国画要达到所谓的“舒服”,我想须包含诸多美的元素,如新奇的构图、灵动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得体的款识等等。这些在韩硕先生笔下均得到完美的体现。

在黄河石林写生韩硕在黄河石林写生

韩硕先生年已古稀,然笔耕不辍。他表示,少些“世俗”,多点“真情”,要为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作点小小贡献。他认为中国画创作,写生是重要一环。近日他将携学生赴湖州南浔小莲庄、善琏笔都采风写生,我们又再相见。与韩先生交往如沐春风,“舒服”;欣赏他的作品心旷神怡,“舒服”。

韩硕作品

《热血》,1998年《热血》,1998年

《我们在太行山上 》,2005年《我们在太行山上》,2005年

《聊斋组画》,2006年《聊斋组画》,2006年

《宋庆龄》,2012年《宋庆龄》,2012年

栏目主编:王娜 文字编辑:冯宇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