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回访】八旬志愿者许全生:渐冻症患者4300元常用药,经报道后进医保
分享至:
 (42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雅文 张玮 王潇 李楚悦 2023-11-12 16:30
摘要:在出现“唱衰”新闻学的当下,我们试图回答一个问题:新闻真的可以带来改变吗?

【写在前面】

过去十年,中国社会发生诸多改变,聚焦在每位小人物身上,成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他们共同组成社会发展的切片。

一个为人熟知的说法是,“新闻是历史的底稿”。特稿的意义在于,对人物、事件长期跟踪与关注,观察与记录也更深入、扎实。

在今年记者节来临之际,解放日报·原点栏目回访了5位曾持续跟踪报道过的人物,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拥有不同的身份,同时,他们又是各自领域近年来发展的缩影。

我们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在出现“唱衰”新闻学的当下,新闻真的可以带来改变吗?

【记者手记】

医患之间,除了医生护士和患者,其实还有第三类人。比如不被注意的导诊志愿者。这些人往往承担了重要的医患沟通角色

老许就是这样一位自发来做志愿者的人。采访之后,我才知道,许全生在渐冻症群体也有名。他给患者提供信息、替公益组织确认患者身份发放补助、帮医生维持秩序……不厌其烦,一做就是15年。

“老许”们不是天生就承担了沟通的角色。到底是怎样有了发心?克服了怎样的心理关?了解这些,或许对这个社会理解医患关系提供可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这个群体。

此后,我们长期保持联系。老许总是很积极地提供病友群体的情况,并在渐冻症日时发来诸多活动信息。有段时间他爱人身体不好,老许也有些沉。

总体来说,老许的人生不像许多新闻的主角,没有太多冲突、波折,普通平淡。但他提供的价值却是真实存在的。几句信息,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开个玩笑,平息了等候的怒火……

许全生说新闻报道对他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不太被看见的病友群体,是一种看见。

一个社会也有很多这样的角色,微小、普通,但不可或缺。关注他们,鼓励他们前行,是新闻的价值。

(原点记者:王潇 李楚悦)

往期报道:

《斗黄牛、斗医托,沪上医院这些特殊志愿者到底为什么帮患者?》(2017年5月)

《一根吸痰管的接力|当渐冻症群体的“救命管”告急》(2022年4月)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