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回访】“脱离体制的医生”张强:走出体制遇各种鸿沟,新闻给我一股力量
分享至:
 (42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雅文 张玮 王潇 2023-11-11 13:40
摘要:在出现“唱衰”新闻学的当下,我们试图回答一个问题:新闻真的可以带来改变吗?

【写在前面】

过去十年,中国社会发生诸多改变,聚焦在每位小人物身上,成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他们共同组成社会发展的切片。

一个为人熟知的说法是,“新闻是历史的底稿”。特稿的意义在于,对人物、事件长期跟踪与关注,观察与记录也更深入、扎实。

今年记者节,解放日报·原点栏目回访了5位曾持续跟踪报道过的人物,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拥有不同的身份,同时,他们又是各自领域近年来发展的缩影。

在出现“唱衰”新闻学的当下,我们试图回答一个问题:新闻真的可以带来改变吗?

【记者手记】

2012年,我第一次关注到张强,是因为他发布的一条微博。他写道: “2013年我将离开体制执业,为中国善良优秀的医生们寻找一条新路。离开体制,意味着放弃事业单位的编制,放弃约40万的合法年收入……但这一切都会值得,因为于国、于民、于医,都是一条必经之路。于我,则是重新探索自我之旅。”

彼时张强是东方医院血管外科的主任,正在办理离职手续。

因为对医疗圈比较熟悉,我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信号——在中国,医生长久以来是“单位人”,必须与医院捆绑,或公立,或民营,但这位在很多人眼中已经“熬出头”的公立医院主任却以一种振臂高呼的姿态、不惜代价地要成为“社会人”。这是否说明,医生和医院解绑的时机到了?

与之相呼应的是,2013年,各地一系列多点执业的政策出台。医师的执业地点不再局限于某一家医疗机构,而是某一省或某一县……再之后,跨省多点执业也不再禁止。

此后,我数次跟踪张强的动向:见证他的医生集团创立,目睹一位位医生从公立医院辞职,加入医生集团的专科团队从1个增加到9个;旁听过他与资本的谈判现场,与政府官员的谈话;最火的时候张强去哪个城市,都会有粉丝医生组团相约,畅谈未来……

然而,大约是2018年,这股风慢慢地停了。政策逐渐降温,对话变少了。

之后疫情加速了冰点的到来。张强的医生集团开始剥离专科团队从9个回到4个,最终只留下血管外科。2022年,杭州的诊所关闭。

事情看上去像是回到了原点。

但实际上,许多看不见的改变已经发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曾于 2015 年发表文章称:“医生集团的探索触及到了医改的核心,即医疗行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变革,这是前提。……我国医生长期被束缚在体制内,人力资源错配,创新受到严重抑制。医生集团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才管理方式,自主经营管理的体制。”

调整之后,张强认为终于把思路理顺。他打比方说,之前是以为自己本事很大,“速度拉起来,油门也敢踩”,“但后来碰的钉子多了,能预判出前面会遇到什么,才知道怎么去控制速度”。回望这十年,他至少已让医生集团这种模式站稳脚跟。

十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并不短暂,但是对于推动医改这条路,才刚刚夯实了第一步。

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提到,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兼职兼薪获取报酬。

想起我曾采访浙江省原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航时,他说,“我们有时候很急,希望发布政策后明天就看到结果、后天就形势大好。关键要明确方向,要有定力,改革急不得。”

在张强之外,还有一批医生、护士、官员等也在自己的领域耐心地、一点点地撬动医改。

新闻的意义,大概就是照见这些人,记录他们的努力,并见证改变发生。

(原点记者:王潇)

相关报道:

《脱离体制的医生》(2013年1月)

2013年1月报纸版面

《【城事】浙江医生自由执业微调研》(2014年12月)

《医生集团的江湖》(2016年7月)

《走穴医生被终结,果真对患者有利?听“自由执业的最早践行者”怎么说》(2017年7月)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