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人民建议 > 文章详情
“轻医美”成为医美乱象“重灾区”:开展行业监管刻不容缓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商俊、田果 2023-11-08 06:32
摘要:“轻医美”问题不轻

商俊、田果

近年来在“颜值经济”的驱动下,“轻医美”成为拉动医美市场增长的生力军。其市场占比快速提升,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规模增长。

所谓“轻医美”,是近年来新兴的医美类型,一般认为是通过各种非手术医学手段来补充完善传统的手术项目,实现紧肤除皱、面部微整形、面部年轻化、瘦身美体及皮肤等问题治疗的概念,包括激光治疗、化学剥脱、注射填充、生物技术、射频治疗等。具体如水光针、光子嫩肤、热玛吉、超声炮、点阵、微针等都是常见的“轻医美”项目,主打风险更低、恢复期更短、治疗效果可逆、价格相对低廉等,吸引着众多消费者。但相关医疗纠纷也频频发生,如打水光针导致溃烂、做光子嫩肤出现皮肤过敏、违规使用妆字号产品等,“轻医美”消费逐渐成为医美“重灾区”。

究其原因,目前,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均没有针对“轻医美”作出专门界定,容易引发以下问题:

一是消费者认知存在误区。在社交平台、短视频App铺天盖地的“假期变美”热门话题的推广下,在“无痛、微创、见效快”等广告效应的吸引下,不少消费者忽视了“轻医美”本质上也是医疗美容,缺少警惕意识和风险预估。因为没有强制规定,一些消费者“轻医美”术前未与机构签订合同,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只能以病历材料为客观依据,导致维权举证难、鉴定难;

二是滋生非法行医行为。今年5月,公安部、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未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一些生活美容机构巧借消费者对“轻医美”的模糊认知,在证照不全的情况下非法行医,或是使用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等的人员开展医美活动;

三是分级分类标准有待完善。原国家卫生部于2009年发布了《医疗美容分级管理目录》,但该分级管理目录就划分了64个项目,滞后于医疗美容和整形外科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美容手术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对于一些手术没有根据风险程度的手术方式进行细分。2022年上海市医疗美容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上海市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试行)》以《医疗美容分级管理目录》为基础和原则,对各类型治疗和手术进行了级别分类,同时对每一项医疗美容项目赋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指数。但这是为了提高医疗美容质量和安全,从质量控制角度对医疗美容机构提出的要求,未作为执法依据。分类标准的模糊与一定的滞后性给实际监管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医疗美容分级管理目录》迫切需要修订和更新。

医美市场潜力巨大,“轻医美”问题不轻,有关部门应提前介入,加强行业监管,更好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我建议:

1.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对于“轻医美”这一尚未在立法和监管中明确界定的概念,通过出台行业管理指导意见等方式予以明晰,规范医美行业中的灰色地带,提升行业发展整体水平;应紧跟医美领域最新发展,结合实际执法情况,不断完善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为执法人员提供监管依据支撑。

2.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术前与医美机构签订消费服务合同,主动索取药品信息及溯源,事先明晰医疗流程等,帮助消费者辨别风险、增强维权意识。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建立优质医美机构“白名单”和违法医美机构“黑名单”,及时在“随申办”和各类医疗卫生监督平台予以公示。

3.开展多方联动监管。开展“轻医美”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针对执业主体资质、器械药品使用、操作流程规范、广告宣传等方面重点加强监管,推动医美机构依法诚信经营,逐步杜绝违法违规医美活动;同时要倡导在生活美容机构张贴“不得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等警示语,引导它们不得违法或者变相从事医美活动。对发现涉嫌“无证无照”从事医疗美容活动的,按照《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予以处置。

该人民建议由“长宁区人民建议征集办”提供)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