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学林随笔|化解“逆差”“落差”“误差”,让党的故事和声音传得开、叫得响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锐 龚兆雄 2024-02-07 07:22
摘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新形势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要不断总结经验,聚焦价值维度、制度维度和叙事维度,凝聚“能、好、行”的价值共识,完善“创、播、化”的制度设计,把握“实、时、是”的话语原则,助推党的意志、主张和声音飞入千家万户。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出发点是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奋斗中锤炼形成的精神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走“老路”“邪路”的重要保证。它印刻在共产党人的红色足迹上,流淌在英雄先烈的红色血脉中,蕴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红色记忆里。

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落脚点是凝聚“能、好、行”的价值共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时代之问,解码了“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历史必然性。

要讲清楚“能、好、行”的基本逻辑,使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之“能”是把应然向度的“马克思主义行”化为实然向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核心力量与坚实保障,从而凝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的价值共识。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伟大梦想启航地。近年来,上海梳理“红色文化基因图谱”、书写“红色故事汇”,把红色文化融入城市脉络。下一步,要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主线”“核心”位置,使叙事框架和情节设计有机结合主题、时机、场合和受众等要素,构建源于实践、贴近生活的标识概念、逻辑关联、价值旨向、叙事风格与故事矩阵,揭示“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精神路标。

「着墨新时代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开创性、历史性和全方位的伟大成就,为讲好大党故事提供了鲜活样本和素材。下一步,要不断完善故事创作、传播普及和内化于心的制度设计,以伟大斗争的故事激昂人民斗志,以伟大工程的故事推进自我革命,以伟大事业的故事感召使命担当,以伟大梦想的故事汇聚中国力量。

创作是起点:既要上接传播战略的“天气”,完善创作顶天立地大故事的机制,搭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故事体系的四梁八柱,又要下接深扎基层的“地气”,生动展现党员干部真善美情怀微故事创作机制,聚焦小切口、小案例,讲出大故事、大道理。

传播是路径:既要加快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置顶”讲好大党故事的主导作用,警惕商业化新媒体基于市场逐利原则对主流文化传播空间的挤压现象,也要优化互联网媒体和自媒体同频共振讲好大党故事的引导和激励机制,推进应用支撑红色内容生产供给、引流驻流的算法,打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编织的“信息茧房”。

内化是目的:以文化人是一个长期过程,可抓住关键受众群体的示范引领,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针对党员干部,应进一步把讲好大党故事融入政治理论学习之中,提升感染力、说服力;针对青少年,可进一步完善把讲好大党故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在听故事中“入脑”,在实践中“走心”,在公益服务中“见行”。

「优化叙事表达」

好的故事内容需要好的叙事表达方式来呈现。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既要立足正确党史观,在内容供给方面坚持守正,彰显党的领导的历史性、时代性和正义性,又要优化表达方式,把好故事讲好,写实、共情、明理层层递进,真正使党的意志、主张和声音说得出、传得开、叫得响。

务“实”是基础:既要准确揭示历史发展的主流、主线、主题的本质,又要深刻阐释支流、个体乃至碎片的独特价值;既要讲足、讲够党的成就和经验,又要讲真、讲实党的曲折和艰辛。

我们的立场态度应旗帜鲜明而不和稀泥,遣词造句应朴实厚重而不失真挚,点题定论应落在实处而不虚夸,情感抒发应真心实意而不矫作,让人感到故事真实可信、共产党人可亲可敬。

应“时”是关键:要善于把握重大事件、重要节庆、社会热点等关键时点讲故事,善于把握互联网时代受众偏好碎片化、通俗化、娱乐化方式表述交流的特点,用时尚流行、化整为零的方式讲故事。

具体来说,巧用短语、金句解读沟通,如“金山银山论”;擅用网言“潮”语释疑解惑,如“一‘网’无前”“强国有我”;勤用网游、动漫、短视频等展示成就,使表达形式“小而美”“短而精”“乐而思”。

求“是”是重点:讲故事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抓住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这一根本问题,事理结合、以理服人,讲清楚我们党信仰故事昭示的真理、为民故事抒展的情理、奋斗故事体现的原理、发展故事背后的机理,做到“形散神不散”。

讲道理要有的放矢,突出问题导向。比如,激浊扬清,化解西方意识形态输入渗透的“逆差”;娓娓道来,解析新时代辉煌成就与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间的“落差”;条分缕析,校准官方和民间舆论场域中信息流通的“误差”,进而塑形象、聚民意、赢认同。

(作者: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徐锐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龚兆雄)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