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类企业为何备受重视?
分享至:
 (15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敦帅 2024-03-12 06:31
摘要:通过多元举措增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突破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这是“专精特新”一词,连续第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了我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

“专精特新”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稳定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核心强化剂和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上海现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288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13家,在国内各省市中名列前茅。然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还面临着高端企业较少、可持续融资困难、人才吸引力不强、创新效率较低、发展环境待优化等制约因素,如何通过施行多元举措增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突破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成为下一步引导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政府支持,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小巨人”企业作为“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兼具经济效益好、市场份额大、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多等特征,是“专精特新”高端企业的典型代表。上海要制定和实施适宜的政策,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集聚能力。

一是创新政府职能,通过优化评选流程和创新政策内容,提高政府政策的创新性,注重对企业发展理念的引导,形成既长期稳定又与时俱进的培育机制。二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全面清理“专精特新”企业的各类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性费用,落实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和创新负担举报反馈机制,优化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三是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高政府部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聚焦市场主体的关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真正做到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金融联动,加大“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支持

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接近八成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上海构建的“3+6+新赛道”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上海应加强金融联动,从融资方面为“专精特新”企业纾困。

一是延长企业贷款还本时间,如推出5年期或更长期贷款,银行每年评估偿还能力。二是推动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定制开发“专精特新”专属信贷产品,由保险公司提供贷款保证保险,化解银行贷款坏账风险,提高银行推广专属信贷产品的积极性。三是设立“专精特新”专项投资基金,由国有资本和优质的社会资本共同组成,让“专精特新”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突破和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

筑巢引凤,增强“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吸引力

“专精特新”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稳定就业。上海要打造于斯为盛、尽情驰骋的人才生态,筑牢人才“引凤巢”。

一是提升人才引进待遇,使人才来得了。加大对人才引进的重视,对于优秀人才给予富有吸引力的人才补贴,在生活和工作中给予适当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激发人才活力。二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使人才留得下。设立人才特区,完善人才落户制度体系、安居保障体系、子女入学支持体系和父母养老服务体系,让优秀的海内外人才安心生活和工作。三是强化人才支持体系,使人才有发展。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机制,助力人才充分发挥和利用潜能,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更大程度地实现人才价值。

精准定位,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关键特征。上海“专精特新”企业要保持适宜的企业规模,提升技术创新效率,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企业要调研梳理自身所处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制定做优做强企业的工作计划,立足产业链统筹推进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发挥企业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企业要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重点,选取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搞好规划、加强攻关;企业要增加对创造性环节的资源配置,避免盲目加大研发投入,超前部署、集中攻关;企业要遵循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类型技术的研发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分梯次、分门类、分阶段推进,促进技术创新效率提升。

优化生态,营造“专精特新”企业良好发展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上海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生态、塑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构造良好的创业生态,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跨区域、跨层级营商环境的协同建设,建立营商环境诉求处理和分级办理协同机制,构建跨区、跨省的“互批、互准、互认”一张网,实现异地可办、“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进而实现全国通办。二是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全方位促进中小企业与政府、高校和科研单位间的协同发展,打造技术创新集群,完善知识创新网络,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知识生态。三是放开对资金、技术、信息、土地、人才、数据等创新资源要素的束缚,推动其在企业间的开放共享、高效流通和精准匹配,优化企业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周丹旎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