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北京“三城一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
分享至:
 (11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煜 2024-04-09 21:34
摘要:国家信创园正演进形成“新架构芯片+基础软件+云原生”为新底座的中国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昨日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北京市“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又取得新进展——2023年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超过270项。

所谓“三城一区”,即指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其中,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顺义区。目前,“三城一区”已成为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

2021年以来,北京市在“十四五”规划、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健全“三城一区”统筹联动和融合发展机制。之后,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推出《“三城一区”联动发展协调会议机制》,“三大科学城”分别与“一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各单位相应建立工作专班或领导小组,初步建立了联动发展机制。

位于北京市经开区的国家信创园。

协调会议机制确立后,“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分工定位明确——中关村科学城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携手发展,强化海淀怀柔、海淀昌平两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未来科学城充分发挥“三城一区”连接点作用,加强“三城一区”之间的交通联络,对接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的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是枢纽型主平台。怀柔科学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国家科技重器集聚特色,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承接转化“三大科学城”原创成果,夯实产业基础,作为产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节点,链接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工程化生产与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顺义区打造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北京市科委介绍,为了让“一区”能够更好承接“三城”的成果,北京市着手打造了“三城一区”线上+线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开发上线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整合集聚“三城一区”创新资源,更好促进成果、资源对接;建设“三城一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出政策匹配、推送服务、空间超市、云上路演等特色功能。举办中关村论坛科技集群平行论坛等。

同时,北京市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支撑“三城一区”联动发展。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中关村创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与经开区科创局签订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帮助“三城一区”企业对接资源;中关村不动产商会面向“三城一区”提供科技孵化器、科技地产、创新型空间分析和企业推介等服务。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助力“两城一区”400多家企业开展专利快速通道申请业务。

中国主流操作系统商统信软件落户北京经开区。

昨日下午,记者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信创园看见,开园以来,这里已有包括统信软件、通明智云、中兴数据库、龙芯、北京算能、亚信安全等在内的300家高科技企业入驻,成为国内信息技术头部企业的聚集区。国家信创园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园区产业营收超500亿元,目前,已建成“龙芯CPU+统信操作系统+金篆数据库”计算底座,诞生了自研操作系统、自主指令集芯片、数据库、量子计算、云原生等一批全球对标技术,并逐步演进形成“新架构芯片+基础软件+云原生”为新底座的中国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

“通明智云就是从中关村科学城落地经开区的企业,信创园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比如,我们做负载均衡需要国产CPU,旁边就是龙芯;需要在国产操作系统上开发产品,旁边就是统信软件。”通明智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若松认为,信创园目前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可以让园内企业互相扶持,共同成长。“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只有单点突破,更需要一个长时间积累的产业生态,未来才能解开一个又一个‘卡脖子’的枷锁。”

统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统信软件在操作系统研发、行业定制、国际化、迁移适配、交互设计等多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现已形成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产品线,以及集中域管平台、企业级应用商店、彩虹平台迁移软件等应用产品,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和应用场景对操作系统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广泛需求,现已应用于政府、大型国央企、行业头部客户及个人用户。

算能专注算力产品的研发应用。

北京算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RISC-V、TPU处理器等算力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2016年以来,旗下品牌算丰SOPHON系列产品已完成多次迭代,每代产品相较于前代产品均实现了能耗比的倍数级提升。该公司目前拥有约100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比例占比超过70%,其中硕博学历人员超过70%,均毕业于985、211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在推动破题“三城一区”交通联动方面,2021年以来,“三城一区”范围内共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条,新开通勤、通学、通医、通游等多样化线路20余条,初步构建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2023年新开通轨道交通17号线北段,直接服务未来科学城地区,设置未来科学城站、未来科学城北站两座车站,工作日日均进站量7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未来科学城与中心城区联系效率。目前,“三城一区”均实现两条以上轨道服务,通过轨道至多换乘一次即可两两通达。其中,服务中关村科学城轨道共11条;服务未来科学城轨道共4条;服务怀柔科学城轨道共2条;服务经开区轨道共3条。

栏目主编:樊江洪 题图来源:张煜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