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只此青绿》在沪迎第500场,“爆款”如何长久?
分享至:
 (5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24-04-17 20:11
摘要:“爆款”刺激了舞剧市场的繁荣,但题材扎堆、创作同质化问题也不容忽视。

417日,舞剧《只此青绿》在上海文化广场迎来第500场演出,这是《只此青绿》在上海文化广场的第三轮演出,依然“一票难求”。968天、62座城市、500场演出,在舞美设计高广健看来,《只此青绿》是“一个奇迹”。

《只此青绿》并非个例。十年前,舞剧还是演艺市场上一个相对小众的门类,许多作品难以突破十场,百场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如今,舞剧已成为国内演艺市场的“顶流”,票房“奇迹”一个接一个诞生:舞剧《孔子》10年演了500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5年演了600场。此外,舞剧《醒·狮》《红楼梦》《咏春》等都突破了百场。

舞剧如何在演艺市场完成“逆袭”?“爆款”舞剧诞生后,如何让热度持续下去?

去年12月24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江苏大剧院迎来第600场演出 

“百场如一”是考验

“太不容易了。”回忆起《只此青绿》从第1场到500场,总编导之一周莉亚说,“这离不开所有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一场接一场的积累,日复一日的付出。”

“展卷人”扮演者汪子涵看来,“百场如一”是对观众的责任,也是对剧组所有人的考验。

每场演出大幕拉开前,给彼此打气,成了演员们之间的一种仪式。扮演“青绿”的孟庆旸说:“每次演出前,我在热身,王希孟的扮演者张翰总会虔诚地绕着舞台走一圈,然后对我说一句‘加油’。”巡演路上,每到筋疲力尽的时刻,另一位“展卷人”扮演者谢素豪一句“导演在下面呢”,大家又打起十二分精神。

《只此青绿》剧照

即使演了500场,三位执行导演依然在轮流跟巡演,每晚在观众席瞪大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演出结束后,他们会在微信群里复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西安的一场演出后,执行导演刘鑫被观众截住,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在小红书上,越来越多观众讨论演出的细节。“绝不能拉垮”是台前幕后所有人的底线,因为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辜负他们的期待和热情。

时间流逝,《只此青绿》手工染色的演出服,已因褪色换了几批。而每场演出要戴上高高的假发髻,让演员们的发际线岌岌可危。造型设计贾雷一边对所有演员感到抱歉,一边给大家推荐各种生发妙方。

过去三年,《只此青绿》的舞美提升过四次,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五层转台以及空中机械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在种种机关之间跳舞,演员们的危险系数很高,稍不留神就可能受伤。因此,每一次巡演装台,每一个螺丝,都要求舞美团队精准“施工”,为演员提供可靠的保障。“正是这种匠人精神,让每一场演出尽可能完美。”高广健说。

《只此青绿》剧照 

此次来沪,《只此青绿》总编导周莉亚和韩真除了见证第500场演出,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为新演员的表演把关。“有的演员已经为角色准备了一年多。”周莉亚说。只有一代又一代新演员把角色“立”起来,才能让这部戏走得更远。

今年7月,《只此青绿》还将再度回归上海文化广场725-29日为上海观众带来7演出。除国内重点城市之外,“青绿”还开启海外巡演。上个月,“青绿”在新加坡收获热烈反响,未来计划去往土耳其、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家。

韩真认为,得益于前辈打下的基础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舞剧的水平在近年来有很大的进步,她期待,未来可以诞生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为经典的作品。“中华文化有这样的魅力,今天的中国舞剧从业者也有这样的水准。”

《只此青绿》500场演出前,主创主演齐聚上海文化广场 

“爆款”能复制吗

过去十年,是中国舞剧市场迅速扩展的十年。演员、舞剧《红楼梦》导演黎星回忆,十年前,他主演的《沙湾往事》在广州大剧院首演时,观众还局限于业内人士和一小部分舞剧爱好者,主创团队甚至自掏腰包请朋友来看,依然填不满观众席。那时的他想不到,十年后他的作品可以在开票几秒内售罄。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舞蹈演出总票房收入5.31亿元,中国舞、民族舞类型的舞剧项目数量占比达到56%。而2023年数据显示,舞剧跨城观众占比从6%增长到17%,头部舞剧拉动大量观众跨城观演。从观演频次上看,年观演场次2场及以上的比例也在逐渐提升。

舞剧《红楼梦》剧照 

2023年年度票房最高的十部舞剧中,只有一部《大河之舞》是海外引进作品,其余全是中国原创作品,包括《只此青绿》《红楼梦》《永不消逝的电波》《孔雀》《咏春》《孔子》《李白》等。在“爆款”的带动下,其他舞剧的票房、演出场次均有提升。一些创作时间较早、已经停演的舞剧也迎来复排,重新巡演。

“爆款”舞剧频出,让演出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但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头部舞剧吸引了绝大部分票房和流量,在“顶流团队”持续推出“爆款”的同时,舞剧整体票房冷热不均。

市场上涌现了一批作品,渴望复制这些“爆款”的成功,也出现题材扎堆、创作同质化等问题,容易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一些舞剧缺乏讲好故事的能力,或在音乐、舞美上用力过猛,或在抒情上浮于表面,导致作品缺乏思想深度,难以令人共情。

舞剧《只此青绿》剧照 

如何进一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拓宽视野,创作出题材更加多元,形式更加丰富的好作品?

在韩真看来,创作没有捷径,还是需要沉淀下来,尊重创作规律,不被过多的声音干扰。她和周莉亚已在西安驻扎两个月,投入一部新作的排练。在接连创作出多部“爆款”之后,观众对新作品的要求和期待自然水涨船高,这给她们带来不小的压力。

“舞剧创作不是打开一条生产线,订单源源不断地来,就能做大做强的。无论多么受欢迎或多么不受欢迎,多么出圈或不出圈,都要静下心来。用一到两年时间进行前期创作,花4到6个月扎在排练厅,踏踏实实,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去打磨。”韩真说。

栏目主编: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