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上海辟谣平台 > 文章详情
“秦朗”是假的,“吃瓜群”也是假的……公安部门的最新通报,传递出哪些信号
分享至:
 (4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翀 2024-04-18 14:48
摘要:构建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多管齐下。

前不久,公安部公布了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曾引发热议的“小学生秦朗寒假作业丢在巴黎”一事位列其中,被查证为摆拍。紧接着,上海市公安局通报了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措施成效和典型案例,不仅提及有不法分子以“标题党”“震惊体”方式恶意炒作浦东海滩女童走失事件,而且介绍了“网络水军”“吃瓜群”的造谣传谣行为。

综合相关案例更能看到,网络谣言既有“老套路”,也有“新动向”,在公安部门、网信部门打击谣言的同时,网友们也要注意通报所传递出的“信号”,提高识别能力,避免在无意中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首先要看到,“摆拍”仍旧是网络谣言的主要形式,面对网上的各种“离奇”故事,千万留个心眼。

在近期被通报的典型案例中,“寒假作业丢巴黎”“喂住院婆婆吃泡面”等都是典型的摆拍造假。不法分子为了博眼球、骗流量,撰写脚本,编造情节,继而拍摄短视频。而“援助甘肃震区羽绒服在二手平台被倒卖”“浦东海滩女童父亲系继父”等谣言的本质也是“摆拍”,属于“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分析“摆拍”类谣言不难发现,“审丑”“审恶”“情节离奇”“地域差异”“践踏道德底线”往往是它们的主题。这类谣言通过迎合了部分“键盘侠”的情绪,实现了广泛扩散。而流量带来的收益或潜在收益,则让造谣者趋之若鹜,不断弄虚造假,污染网络环境。

其次,“吃瓜”里的“瓜”(网络用词,多指网络八卦、内幕消息)大多不靠谱,“吃瓜群”更是陷阱重重。

结合“摆拍”造谣可以发现,很多“瓜”是为“吃瓜群众”量身定制的。它们虽然与社会热点相关,却与真相无关,只是为了吸粉引流。正因为此,上海警方在通报“吃瓜群”造假时,特意提醒公众,在涉及敏感话题、热点事件时,应注意多渠道、多角度核实信息的真实性,“让子弹飞一会儿”。

更要小心的是,有的“吃瓜群”不仅传播谣言,还是不法分子的牟利工具。山东济南曾查处一起“吃瓜案”:不法分子创建了千余个所谓的“吃瓜群”,在群里传播各种涉黄谣言视频。利用传播的指数效应,每个“吃瓜群”吸粉少则500人,多则2000人。然后,不法分子将“吃瓜群”按每个群成员1.2元至1.5元的价格出售给灰产下游,最终引流至语音直播平台,诱导“吃瓜群众”成为“擦边”直播的受众,而组建“吃瓜群”的不法团伙获利超过100万元。

事实上,根据法律法规,组建或加入“吃瓜群”,不仅可能违反治安管理条例,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等。所以,“吃瓜”得不偿失,“吃瓜群”更要避而远之。

最后,提防人工智能造假。

被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有数起与人工智能有关。有的是MCN(网络经纪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批量生成不实文章,通过数百个自媒体账号传播;有的是网民个人利用人工智能,炮制耸人听闻的事故新闻等。

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确实能模仿各种行文风格,包括新闻、公文等。从某种程度看,这降低了造假成本,所以不法分子趋之若鹜。面对这一新趋势,既要从源头打击——规范技术使用、规范平台发布,明示“人工智能生成”;也要从终端防范——提醒更多的网民,有公章的不一定是公文,叫“媒体”的不一定是媒体,而有图有视频更不代表真相。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近期的集中通报显示了政府部门打击谣言的坚决态度。但另一面,“旧瓶装新酒”的摆拍类谣言、“吃瓜群”里的热点谣言、利用人工智能炮制谣言等,又体现出谣言治理的复杂性。构建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多管齐下,在打击整治的同时,也离不开网民提高上网素养。

总之,对网民来说,既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各种“传言”“猎奇故事”,也不要随意转发相关信息。否则,很可能中了造谣者的圈套,要么成为“流量牟利”的工具人,要么将自己陷入造谣传谣、网络诈骗等陷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