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一棵树”给孩子们带来的奇思妙想,“奇妙工作坊”的老师们来帮他们全部实现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2024-04-18 08:00
摘要:一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展示不仅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更成为一份内容丰富的学习案例,呈现在读者眼前。

“一棵树”,能成为小学校园里的“主角”?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棵“树”不仅走进了教室,还走进了不同的学科,成为一座桥梁,架起不同学科,帮助学生一起探索,寻找一切关于它的奥秘。

417日,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举行了《奇妙的树》发布会,一场意义非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展示不仅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更成为一份内容丰富的学习案例,呈现在读者眼前。

小学低年级跨学科的学习,应该是什么模样的?在这本书的主编贺春秋老师看来,跨学科不应该只是拼盘式的多学科组合,也不是浅薄化的知识挪移,相关学科知识、方法的学习应服务于学生解决问题等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发展。

所以,一棵树,可以有不同认识“她”的方法。学校年轻的教师团队和全体二年级学生用奇思妙想来探究学习。两年的悉心研究,交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累累。

从自然笔记入手,让一年级的孩子们走出家门,去公园、校园、小区、人行道等各种有树的环境里,和大树亲密接触,运用各种感官对“树”进行观察,用手绘加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和树的“交流”,给树写日记……这是后续研究的起点。

接下来,便是一个有关“枫树叶为何会飞翔”的课题研究——二年级的学生能进行课题项目研究吗?他们会选题吗?会做实验吗?能写研究报告吗?语文、数学、自然、美术等多门学科教师组成了“奇妙工作坊”根据学科专长,以一人负责、多人协同的方式进行指导。学生从学习怎么提问题开始,培训、组队、确立课题、填写申报表、开展研究,尝试解决各种麻烦的状况和棘手的问题,充分试错,反复重来。当一份份异彩纷呈的研究报告展现在眼前,萦绕在脑海中的问号也变成了感叹号。学生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接下来,又有了应用“树”——绘制生活中的树形图和想象树——美术课上的创作成为了语文课堂的写作内容,而文字介绍又是对图画的绝佳补充。200多位学生画出了90多种奇思妙想的树,每一种树都有相应的创意表达。

自然课上绘制自然笔记、进行课题研究,在美术课上绘制关于树的奇思妙想,在数学课堂学习如何测量、计算和树有关的数据,语文课上,他们学习撰写关于树的研究报告……贺春秋说:“其实这些对于‘跨学科’的实践,还只是一次尝试。但我们始终坚信,这样的实践,最终能提升孩子们的核心素养。”

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说:“孩子们描摹、记录、提问、思考、搜索、整理,他们观察、实验、调查;他们还撰写、畅想。他们的研究报告有模有样,一幅幅创意作品精彩而不同,他们在跨学科学习中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和成长。”

栏目主编:徐瑞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