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SEA-Hi!论坛 | 黄轶伦:为创新设计空间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轶伦 2024-04-24 18:15
摘要:根据作者在第26期SEA-Hi!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整理

科技创新和城市规划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规划者,我们想问,什么样的环境下会出现创新公司?如何营造出一个创新不断涌现的空间?

最具颠覆性的科技公司OpenAI,诞生在旧金山一个多元混合的传统社区。这个靠近“脑谷”(旧金山海斯谷)的社区,阳光灿烂、文化多元、舒适宜居,有十分活跃的科技氛围,遍地是初创企业、风投机构,年轻人很喜欢。

和OpenAI一样,全球出现科技企业回归市中心的趋势。旧金山针对AI龙头企业集聚的特点,提出城市复兴计划,打造未来崛起的城市AI创新区,希望借助这波AI浪潮带动旧金山再次飞跃。他们的关注角度,不只是产业复兴,还有城市空间的多元复合、社会公平、文化包容、社区营造。

存量时代下,许多城市都在市区构建创新区,这是大都市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条全新路径,也是借助创新区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策略。上海正在不断尝试创新区发展,打造以存量空间盘活为主的创新区,在黄浦江沿线,如杨浦滨江、徐汇西岸,在传统社区,如长宁硅巷,都是科创回归都市的典范。

围绕新质生产力,城市空间规划还能如何赋能?我们调研了很多创新企业需求,结合他们的人才需求,希望在三个方面进行锚定。

一是,打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系统。规划师需要懂得创新的发展规律,借鉴哈佛大学提出的创新区发展模型,我们要聚焦三个核心要素进行规划,即“大脑”“细胞”和“神经”。“大脑”是核心的锚机构,包括顶级院校、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和龙头企业,扮演输出资源的角色。围绕锚机构,需要打造像OpenAI所在地一样的多元化社区,提供创新“细胞”。在这个环境下,还要叠加创新的“神经”,包括蓝绿系统、交通系统、文体设施,由此才能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区。

二是,提供更具包容性的城市空间载体。上海要打造若干个功能混合的、文化包容、低成本的社区,让生活、工作、休闲相互联动。研究表明,年轻人是最能产生创新的群体。这样的环境更符合年轻人的需要,能让年轻人在公共环境里多交流、多碰撞。

三是,营造能够激发创新的环境氛围。我们在调研科技公司时发现,年轻人希望的理想社区特征和传统社区有很大不同,他们要“边玩边工作”“转角遇到咖啡馆”“处处都是社交场”“楼上孵化器,楼下普拉提”“要有夜生活”。可以看到,年轻人更看重生活质量,要情绪自由,要感性满足。这样的创新区要如何打造,我们可能要有夜间也能使用的跑道,要布局咖啡馆、集市、酒吧等,让人们能持续交流、享受生活。

创新不一定能够通过人为规划的方式被规划出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区的营造去引导创新的发生,做到让创新空间更贴合创新规律,减少干预,精准服务。

(作者系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浦东引领区分院副院长(挂职)、上海市上规院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二所所长)

栏目主编:王成浩 文字编辑:王成浩 题图来源:活动主办方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