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社会治理“向下沉”,技术治理“向前倾”
分享至:
 (1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2024-04-28 08:43
摘要:传统治理要用好“传统”力量;数字治理要发挥“技术”特性;社会治理要充分用好“基层”力量。

2024年4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联合举办“经邦纬国:国家文明的叙事传统与治理技术的政治表达”主题论坛。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12位青年学者,围绕国家与社会治理的诸多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刘杰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今天我们要面对社会、生态、技术等多维层面的治理挑战,传统的理念式的表达无法解决现代国家治理所面临的现实的、敏感的问题,社会治理需要聚焦到中微观层面,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

传统治理要用好“传统”力量

华中师范大学任路老师认为,中国相对比较早地建立了国家形态,通过对田制(即土地关系的调整)、礼制、户籍制与乡里制等制度设计的分析,能够让国家、官府和家庭之间的互动关系得以清晰呈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应验老师对“选贤任能”这一概念进行了文献回顾,对如何将“选贤任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做出探讨。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张园园提到,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说理?因为说理是中国人寻求正义的途径之一。“说”代表了叙事,是从叙事主体出发,获取个体生命历程的形式;“理”代表了中国话语里的公道,因而“说理”可以表述为“叙事正义”。

数字治理要发挥“技术”特性

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魏巍认为,数字政府建设如火如荼,但也产生一些新问题,如数字化、智能化形式主义,数字鸿沟,信息、业务两张皮等。其深层原因在于政府在吸纳技术过程中存在伦理冲突。华东理工大学肖梦黎老师认为,平台治理领域的隐喻层出不穷,“避风港”“隐私盾”等概念方兴未艾,“数字守门人”又杀出重围。数字守门人制度更应被解释为一种事前和事后干预相结合的新工具。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姜晓晖老师认为,元宇宙与新质生产力模式的融合创新可以赋能产业智造,新质生产力强化了元宇宙虚实融合新动能。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自展老师认为,政治信念是一种作为社会适应性的信念,具有关心社会利益、关注公平正义等特征。

社会治理要充分用好“基层”力量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杜焱强指出,在我国农村环境等公共事务治理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好留守群体存量,构建农民权责匹配新机制。复旦大学副教授周凌一在对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部门进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在政策激励和考核要求下,各地除了完成上级部门的事项清单要求外,也相继开始跨域通办“自选动作”的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实践模式。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刘桓宁博士观察到日常生活中社会风俗习惯的“异化”情况,就“干部干、群众看”的治理困境,提出非正式制度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考路径。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