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重庆市某区探索城市管理新路径,在小区周边、街心公园周边推出“潮汐摊位”,划定区域供菜农和果农贩卖经营,实行定时、定点管理。这一“收放结合”的摊位管理措施赢得了广泛好评。
这几年,在不同的城市、街区,针对“路边摊”呈现出不同的放开形式:一是像此次重庆市推出弹性管理措施一样,给“小摊贩”以从零起步的创业机会,让他们通过在指定位置设摊,可以做小生意贴补家用;还有一种则惠及已开设的街边小店,伴随着各地设摊管理政策的更新,很多小店被允许把生意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在无须支付额外租金成本的情况下增加了营业范围,该形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解禁“路边摊”的过程中得到更多体现。
以北京为例,2023年初发布的《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到加快规范商圈广告、外摆、展示、促销等事项办理流程和标准,通过制定实施商圈外摆经营管理规则,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让商户延伸服务半径,产生更多销售额;上海2023年6月针对设摊经营活动出台的相关规定中,各区政府可以“划定一定的设摊开放区”,“具体划定哪些区域,设置什么类型点位,均由各区、街镇决定”。据了解,目前上海城管执法局的“摊”服务地图上已有16个区合法合规的设摊点。
不难发现,无论哪种形式,这些举措都为当地创业者提供了更低门槛、更高灵活度的创业机会,但城市管理也不可避免要面对一些新麻烦,引发周边邻居的不满。事实上,以往各地之所以封杀流动商贩,主要也是因为这些“小生意”经常和“脏乱差”挂钩,一些随意占道的行为,往往影响周边的市容环境和道路出行,让城市管理者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境地。
不过随着淄博凭烧烤出圈、天水因麻辣烫走红等案例的出现,“烟火气”被视为城市活力的重要考量。鉴于各种“路边摊”给城市带来的“烟火气”,小商贩的存在也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个人所接纳。在各地的逐步放宽和探索中,可以看到城市管理部门正在不断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但具体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出灵活且更具人性化的举措,依旧是个开放性的命题。此次重庆市推出的“潮汐摊区”,对“路边摊”既管又放,无疑会增加城市管理者的工作量,但此举兼顾了便民和规范,属于量身定制更精细化的管理方案,这样的创新确实值得各方点赞。
这个“五一”长假,各地人潮汹涌,其中不乏特色街区、特色集市的功劳。在这样的语境中,城市、街区如何容纳“小摊贩”的存在,处理好摊位与秩序、路边摊和正规商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求解各方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