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评论 > 时评 > 文章详情
考试严格不合格率太高,该整改的是老师吗?
分享至:
 (1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师梦娇 2024-08-15 17:50
摘要:大学教育应该“较真”而非“较分”

课程期末考核不合格,“倒霉”的不止是学生,还有教师?

近日,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教师蔡渊迪在其个人公众号发布的一篇题为《关于我所负责三门课卷面不及格率高的说明》的文章引发公众热议,蔡渊迪在文章中称,因其所负责的《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一)》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三门课程的卷面不合格率都在30%以上,被要求就此问题作解释说明并提供整改方案。对此,蔡渊迪表示:“水平有限,另请高明。”

目前,据媒体报道,学院方表示正在就此事与蔡渊迪沟通,更多事实有待明晰,处理结果仍需等待。高校关注及格率较低的课程,出于对教学质量的考量,无可非议,但及格率不仅与教师的教学相关,也与学校排课和学生学习有关联,不问缘由便求“整改”,实在有些机械,更进一步,此事暴露出高校成绩制度问题,也确实值得讨论一二。

事实上,高校监控课程合格率,并非个例,多所高校都有关于成绩区间分布的相关规定,不仅涉及合格率,优秀率也需控制。如《北京大学本科生成绩评定和记载办法》规定:在各门课程最后确定的总成绩中,优秀(85分以上)率一般不应超过30%,不及格(60分以下)率一般不超过10%。优秀率超过40%或不及格率超过15%的课程成绩,须经院(系、所、中心)教学主管领导审核、教务部/医学部教育处备案后方可登录。

这种对成绩区间控制的规定,一般被称之为“成绩正态分布”,在《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实施办法》中也有说明:一个教学班的课程考核成绩一般情况下应呈正态分布,便于选拔优秀,甄别落后,其中,“A”或者90分以上者一般不超过20%。从出发点来看,“正态分布”规定便于高校对教学秩序的管理,但将成绩限制在固定百分比内,超出优秀或不合格比率还要求教师提交说明,难免滑向另一个极端,即一切服务于正态分布,造成对教学质量的忽视。

正如蔡渊迪在文章中所说:我当然可以降低考试难度,也可以按照既定的课时量减少学习的份量。那学生对于一门课的基本知识要求怎么办?如果认为这些不用考虑了,那我接下来的试卷立即可以让学生默写李白《静夜思》(占20分)。他的提议看似令人哭笑不得,但放置在成绩正态分布的制度之下,加之“唯绩点论”甚嚣尘上的背景,这一课程便会成为给分合理、大受学生欢迎却难言教学质量的“水课”。

据笔者观察,在不少高校的内部论坛,每逢选课时间,都有关于课程是否“水”的提问与讨论。早在2019年,教育部就曾印发通知,要求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但成绩正态分布的硬性规定实属阻碍“水课”去除,紧跟成绩之后的评教制度也让教师左右为难。稍不注意,既要写说明,又要被同学打低分,认真教学的动力又从何而来?

由此可见,对教学质量的管理考核,还需综合考量,不应简单、片面、“一刀切”。此事中,即使蔡老师的出题和考核确实有问题,也应由专业的学术委员会在调查后给出结论,不应由一个粗暴的“整改”通知作为结尾,老师也不应该成为行政考核的“工具人”。

一个更长远的问题,面对“绩点为王”的学生,高校的成绩制度应该如何更新?当绩点成为评奖评优、升学等的必要参考项,学生们争先恐后“卷”绩点,多选“水课”,放弃“金课”,无论对其个人发展还是教学质量都有不利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上述正态分布制度很容易成为“唯绩点论”的助推器,学校因此更应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在成绩分布上不必苛求比例合规,应多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堂反馈,部分老师可能合格率不足或优秀率偏高,但倘若教学内容和评分标准合理,也应尊重其教学追求。而在学生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多元的评分标准鼓励其发展,在评奖评优和升学时,也可以给出更为详细的成绩说明,避免在申请时被以分数一刀切。

社交媒体上,有人评价蔡渊迪“较真”,而对标我们的大学教育,才更应该“较真”而非“较分”。

栏目主编:朱珉迕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