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濑百绘
(日本)
平面设计师
“‘囍方’上海吗?我超‘囍方’(喜欢)上海!”国庆假期结束,泷濑百绘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新作,是她为富民路上的小店“囍方”画的水彩画,配文是一句俏皮的谐音梗。在沪生活20余年,这个东京姑娘早已成了“半个上海人”,不光对中式幽默驾轻就熟,更用画笔画下了百余间上海小店。
时间倒回1993年,还在东京读中学的百绘班级里转来了一名来自上海的学生,两个年龄相仿的少女很快熟络起来,听着对方娓娓而谈上海的美食美景,百绘心中不禁涌起无限向往和好奇:上海究竟是什么样子?次年,她飞到上海旅游,从此,与魔都结下不解之缘——大学时,百绘走进上海师范大学当了一年交换生,2003年,她选择搬到上海居住。边学习、边工作、边生活,是百绘的常态。如今,她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读书,一如既往地喜欢中华文化。
小店里的风景与人情
初识百绘的人或许会误以为她是在上海长大的,这不仅是因为有同为亚洲人相近的容貌,也得益于她能如数家珍地和你分享一些不起眼的宝藏小店。
兜马路、逛小店、用画笔记录城市的日常风景,是百绘闲暇时最大的爱好。动笔的原因很随意,也许是为食物好吃,也许是为店铺好看,又也许只为当时周遭的氛围很好,总之,是想留住“一见钟情、一期一会的心情”。百绘,是日文名ももえ的中文翻译。不知不觉间,她真的和自己的名字达成了某种默契——画了百余幅上海小店的水彩画。
新作“囍方”来自富民路上的一次偶遇。这间中式古着小店把颇有年代感的碎布头拼贴在墙面上,喜气洋洋的别致设计一下子击中了百绘的心,她掏出手机摁下快门,回到家中即刻把数字影像转绘到纸上。
百绘的画笔偏爱后街小店。宁波路上的“大眼包子”,是她做上一份工作时常常光顾的早餐店,店铺不大,开在一栋带着时间痕迹的砖石楼底层,不远处就是高楼林立、游人如织的南京东路,但她更爱拐个弯走到市井气浓郁的宁波路上,买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百绘说:“这家店不是什么‘网红’,但包子好吃又实惠,老板也很亲切,这样与市民生活紧密联系的店铺在我看来很有魅力。”
时间流转,喜爱的小店或许会搬离或者闭店,每当这时,百绘总是既遗憾又庆幸——尽管不能再光顾,但自己的画册却把曾经美好的时光保留了下来。沿着延庆路一路向南,有一家开了近40年的家庭式面馆。“有空随意来吃面”,一句朴素的邀请被印在店铺灯箱上,在这儿,十几块钱就能舒舒服服吃碗本帮浇头面。2023年,延庆路部分地块征收,小店也随之谢幕。虽然没法儿再和老板娘亲切地打招呼,吃碗夏日里最爱的麻酱拌冷面,但翻着画册,就好像又重温了那份抚慰人心的家常味道。
值得回味的不光是画中的城市风景,更有画外的暖暖人情。陕西南路上一家卖老式刨冰和糖炒栗子的夫妻老婆店颇受食客喜爱,在百绘的画中,这份街头好味道也被保留了下来。她将画作收录制作进台历中,并送给了店主夫妇。离开时,她的手里多了一袋香甜软糯的炒栗子,是新朋友回赠的礼物。
城市街头的时间痕迹与创新活力
在百绘看来,上海是一座新旧交融的国际化大都市。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又不乏充满历史气息的街道和朴素的里弄小店。在创作时,她的目光常常被带着时间痕迹的红砖楼、支起遮阳伞的临街水果店、吃起来清甜冰凉的老上海刨冰等吸引,这些生趣盎然的市井风情为大都市生活增添几分亲切、松弛。
散步和绘画对百绘而言,就像一场城市寻宝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上海第一家Manner咖啡店,是南阳路上一家开在居民区里的、仅有两平方米的窗口小店;“解锁”了《爱情神话》取景地,延庆路上古朴温馨的大福杂货店;眼看着南苏州路上昔日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五仓库,摇身一变成了复古工业风的日咖夜酒店……
“上海真是一座充满奇迹的城市,和我30年前第一次来的时候已经大不一样了。”百绘说,上海的数字化走在世界的前列,带上手机就能出门,路边的共享单车也能随取随用。古老的洋房得到妥善的修复,新潮时髦的打卡点也层出不穷,多元的商业文化在这里交织融合。她可以方便地去各大购物中心购物,又或是闲逛街头小店,也十分享受在小菜场里像个本地人一样讨价还价,“这是在东京没有的体验,这样包容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真的很有魅力。”
在上海工作、生活二十余年,百绘与魔都建立起深切的羁绊,她用日漫少女般的口吻讲起在上海街头散步的心情:“每走一步,我的脚下好像就会冒出一颗粉色的爱心。”不久前,百绘结束了一场个人画展和慈善义卖,她把自己的水彩画做成台历、马克杯、明信片、文件夹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出售给喜欢的顾客,所筹得的资金则捐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生活在魔都,行走在路上,她打算继续用画笔记录身边的日常风景、海派烟火。
新民晚报
记者:陆佳慧 董怡虹
视频:孔明哲 萧君玮
摄影:萧君玮
海报:蒋玉涛
翻译:郭弈顺
编辑:李争 周春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