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聚焦“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学美育主题的上海市美学学会2024年年会在上海理工大学召开。会议由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理工大学美育中心联合主办,上海理工大学音乐学系承办。130多位学会会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理解“大学美育”的内涵
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祁志祥作了《如何理解“大学美育”的内涵》主题发言,指出美育是情感教育、快乐教育、形象教育、价值教育、艺术教育的复合互补,是以形象教育为重要手段、以艺术教育为主要载体,陶冶人的健康、优雅、高尚的情感,引导人们追求有价值的审美感受的教育活动。他认为,只要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有价值的、健康的审美愉悦,就是美的创造者、美育活动的践行者。
上海音乐学院李小诺教授作了《音乐审美体验的生理—心理机制与效应》主题发言,通过对心理声学机制及其社会学意义的探讨,从音乐欣赏的角度阐释了审美体验的过程及效应。她认为,音乐可以使人们在公共场合建立亲密感和交流感,从而将无数单个的个体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矛盾、冲突与对立。音乐还有助于人们在行为和观念上达成一致,进而构建和谐型社会。
上海戏剧学院黄意明教授作了《身心合一见力量:艺术的美育功能》主题发言,他以节日艺术为例,强调美育建设应注重诗歌吟诵、歌曲学唱、舞蹈排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这也是古代乐教“诗舞乐”合一传统在今天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还以清明节、端午节为例,认为清明节的精神在于缅怀感伤和春游欢欣的统一,端午节的精神在于事物从对立竞争到和谐共生的转化。
大学美育的上海实践
上海理工大学美育中心专职副主任朱慧锋作了《理工科美育创新探索——论大艺展中的“石榴”精神》主题发言,以情感、价值、正能量三个关键词,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的美育实践工作及成效。上海理工大学环境设计系主任李文嘉教授作了《大学校园环境美育的浸润与创造》主题发言,以上海理工大学的环境美为切入点,指出校园美育空间建设思路应以物质空间、关系空间与文化空间的协同为目标,对环境美育内涵予以有效拓展,形成多样态美育陶冶场域,呼应新时代高校美育的要求。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魏启旦副教授以学校星海艺术团融合工作坊为例,介绍了学校组建美育教学团队,融管理、融课程、融模式、融活动,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极具特色的“三维四融”美育体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上海财经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阮弘副教授介绍了学校“行知”系列美育浸润实践活动的做法和经验。“行知美育”推荐演观展目录,采取清单式管理方式,围绕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艺术类别,鼓励学生自主开展优质展览或演出学习,拓宽艺术领域知识面,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潘端伟副教授介绍了学院如何由“艺术与美学”拓展到“中国审美”,再由“中国审美”聚焦到“江南审美”的美育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