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即将再次开门迎客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公开拍卖糖葫芦摊位经营权,9个点位起拍价达100万元,竞拍人还需承担约50万元的集装箱摊位费,而去年10个点位的成交价仅40万元。
糖葫芦摊位身价飙升数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若以市场供求来衡量,冰雪大世界糖葫芦摊位费适当上涨似乎无可厚非。毕竟,哈尔滨是冬季冰雪游的顶流,而冰雪大世界堪称哈尔滨最热门的景点,随着“尔滨”出圈,客流变大,糖葫芦摊位具备了更高的商业价值,价格上涨也在情理之中。
但100万元的起拍价还是引发了担忧。在网友“要卖多少串糖葫芦才能赚回来”的评论中,包含了他们对当地旅游综合消费体验的担忧。对于竞拍者而言,高昂的摊位费和集装箱摊位费都是实打实增加的经营成本,必然在糖葫芦的终端销售价上有所提高才能获利,因此,消费者对于“摊位费转嫁到商品价格上”的担心不无道理。
当然,涨价合不合理,终究要由市场来评判。如果价格虚高,消费者自会用脚投票,这又可能影响到一个旅游城市的口碑和声誉。当地主管部门似乎又预见到了这种情况,开始在市场终端“打补丁”。
据最新报道称,哈尔滨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旅行社、导游、景区、民宿、旅拍等10个涉旅行业进行全面规范,其中着重提到“制定详尽的经营规范,对糖葫芦的种类、价格等进行严格规定,力求在价格与游客接受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避免商家随意抬价损害消费者利益”等细节。但站在商户的角度,千做万做,亏本生意不做。一边是已经上涨的摊位费,一边是政府明令要求商家不涨价,这样的约束能不能奏效,也很难说。
事情的关键并不在于糖葫芦能不能涨价。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如何引导市场主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至少不该对市场主体实行“双标”——作为国有企业,如果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有提高冰糖葫芦摊位起拍价的自由,那么承租商户是否也应该拥有根据成本重新确定糖葫芦售价的自由?如果政府部门决定限制糖葫芦终端售价,那是否需要将可能推动价格上涨的摊位起拍价也一并纳入监管范畴?
在“人人手拿麦克风”的时代,类似一个小小摊位引发的涨价担忧,有可能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最终选择,也可能影响对一地营商环境的口碑,主管部门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