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徐芳访谈
如果报告文学一旦没有了真相,没有了审视,没有了追问,没有了思辨,没有了批判,又怎能不被社会冷落和读者抛弃呢?其实不是社会冷落了你,而是你对社会漠不关心;不是读者抛弃了你,而是你先抛弃了读者,抛弃了自己的灵魂。
作者:徐芳、陈启文 2017-09-05 06:12
(38)
(1)
我想多一点自觉,总比少一点自觉好。就是对这个文脉多一点感受,总比少一点感受好。
作者:徐芳、张新颖 2017-08-30 18:52
(37)
(0)
尽管时代的变迁和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实际存在,但是,我想无论什么样的年代,读书的本质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进入的是和现实不一样而且是更加美好的世界,读书才让我们的心感动甚至激动而充满想象和向往,让我们觉得有价值,有乐趣。 因此,尽管我个人经历和经验不足为训,却可以和今天年轻的读者进行一番交流,从而对读书的认知和读书的方法,可以有一种新的探讨和碰撞;对读书的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有一种参照物的比较方向,甚至是可以打倒重来的靶子。
作者:徐芳、肖复兴 2017-07-29 06:03
(41)
(0)
新时期以来,我们对外国文学翻译作品,关注比较多;也倾心于对外国文学的学习与借鉴。而往往忽略了向我们的传统学习,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学有太多的好东西,我以为我个人比较得力于此,但还远远不够。
作者:徐芳、王祥夫 2017-06-05 06:23
(31)
(2)
即便到了现代,国画家中的佼佼者也大抵在或小或大的笔墨趣味间邀游。这其中玩味出的文化意蕴,常常让我感受到妙到毫颠的文化特性:一支毛笔是软的,匹配以水、墨、色,却体现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无比的美感。诚然,笔墨、造型、结构,乃至计白当黑、气韵生动,一张画、一张字、一方印——真能妙到极致,背后支撑它的,我以为还是有关于文化的八个字,即:诗心文胆,推新出新。
作者:徐芳、韩天衡 2017-05-27 06:11
(35)
(0)
启功先生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论述历代诗歌之不同:“唐以前诗次第长,三唐气壮脱口嚷,宋人句句出深思,元明以下全凭仿。”他在给学生讲课时对历代诗歌特点作了这样的总结:“仆尝谓: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嚷者,理直气壮,出以无心。想者,熟虑深思,行以有意耳。”
作者:徐芳、徐可 2017-05-23 06:24
(38)
(1)
只有在物质消费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更渴望精神消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有结合的要求时,文化资源就不仅作用于人的灵魂,而且可以刺激新的经济形态和结构的产生。
作者:徐芳 2017-04-01 06:17
(38)
(14)
用了这么多的手段,我们最终的取向,还是要走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释放情感、思想,让一个个活生生的灵魂呈现出来。有魂了,最后出来的声音,一定会是不一样的!
作者:徐芳 2017-03-15 16:23
(34)
(15)
中国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几千年都没有变。那就是我们的文化血液,中国诗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具有持久的稳定性,持久的传承性、创新性。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就是我们的文化血统。
作者:徐芳 2017-02-09 05:53
(18)
(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徐中玉先生便是一个人生的健行者。因为这意味着要能够超越自我的苦难,拥有一种坚定、坚毅和坚强的情怀。 其实,这正是先生口耳相传的“长寿秘诀”。但在所有“取经者”看来,这不也正是先生的“人格魅力”之所在吗?
作者:徐芳 2017-01-09 06:24
(25)
(19)
既要尊重历史,同时也不能拘泥于此,要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敢于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艺术结构甚至是艺术虚构。当然这个虚构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有历史依据的。
作者:徐芳 2016-12-25 06:23
(12)
(18)
向回看,向内转。重新回到我们置身于其间,千百年来的伟大的中国传统,回到我们的内心。
作者:徐芳、付秀莹 2016-12-10 06:23
(9)
(14)
热门文章排行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