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古老的发电厂上演钢琴音乐会,煤炭转运站成网红打卡地

2021-09-30 18:57:07 上观新闻

第一首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钢琴曲由何人创作?加入民族元素的钢琴曲目和西方经典有何不同?一部中国钢琴史,用黑白琴键讲述了新中国的发展历史。

日前,位于杨浦滨江岸线上的杨树浦发电厂遗迹公园内的电厂党群服务站,新一期“复兴集”讲坛以“黑白琴键上的中华之声”为主题面向公众开讲。主讲人为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葛灏和向征,他们以讲解和演奏的形式,将中国钢琴从无到有的百年发展历程生动还原。

“世界上最早的古钢琴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分为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此后由利玛窦一行人带到中国澳门和广东肇庆,1601年进京献给明朝皇帝。”钢琴家讲述的音乐“冷知识”引起了听众的兴趣。“历代皇帝中有不少会弹钢琴,其中最会弹钢琴的是康熙皇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带来了文化开放,钢琴进入民间学堂,“学堂乐歌”的曲调来自日本、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改编,并用钢琴和风琴担任伴奏。

1915年,《科学》杂志刊登了第一首中国创作的钢琴曲。这首钢琴曲由1913年就读于康奈尔大学的赵元任先生创作,他用中国民间小调创作了一首名为《花八板与湘江浪》的钢琴曲,并融入了京剧曲牌《八板》和江南小调的元素。

20世纪初,早期专业音乐院校建立,如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1922年)、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1913年)、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1921年)、私立上海美术专门学校音乐科(1912年)、私立上海艺术专业师范学校(1919年)……1927年,萧友梅、蔡元培创办了上海国立音乐院,这是第一所由中国人独立建制的专业音乐院校。

1934年,贺绿汀用表达山川秀美、生活安宁的牧童、短笛、老牛写入钢琴曲《牧童短笛》中,以表达在狼烟四起、枪炮隆隆的战争背景中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忧患、 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这首曲目也是最早体现了成熟中国风格的钢琴曲。

此后,在延安革命根据地诞生了《社员都是向阳花》、《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等,还有以地域风俗为特点的曲目,比如丁善德1950年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陕西的汪立三创作了《蓝花花》,是新中国初期“陕北风格钢琴曲”的开山之作。徐振民的《变奏曲》根据陕北民歌《有一个媳妇受折磨》创作。云南的廖胜京根据云南彝族民歌题材、风俗纪事创作《火把节之夜》。在广东,陈培勋先后创作了四小曲,《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和粤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

改革开放后,国外钢琴音乐开始流行,引进国外钢琴教材,国内钢琴社会水平考级在北京、上海试行。此后新中国的中国琴声体现了跨文化、东方哲学、回归民族和面向世界的新视野。

作为杨树浦驿站电厂党群服务站的品牌活动,复兴集是一个“人人共策、服务群团”的分享活动品牌。在杨浦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复兴集整合了区域内外的资源,关注社会热点,在此前的讲坛中曾邀请过敦煌研究院的网红研究员小邢邢、复旦大学的名嘴大咖于海,电视剧《穷街》的主角燕子姐姐以及导演、编剧和程乃姗的先生严尔纯,在三江源拍雪豹在西湖数鸳鸯的90后等前来主讲。复兴集讲坛跨越不同界别,在这个方盒子形状的建筑里,发出更多构建人民城市规划美好生活的声音。

栏目主编:周楠 本文作者:黄尖尖 文字编辑:黄尖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