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全国首创推出的“两张网”,意义不仅仅在数字化本身

2021-10-21 06:31:01 上观新闻

10月20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五届(2021)“学会学术活动月”开幕式暨秋季会长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召开。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们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征程上,上海社科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社科学术研究要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作出社科界应有的贡献。他对市社联多年来在发挥平台功能、推动社团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社科学术团体借助“活动月”这个平台,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指出,“学会学术活动月”是社联主办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已成为本市学术团体展现风采、彰显活力的年度盛会。自创办以来,学会学术活动月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集中展现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理论创新,为本市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期待各位专家学者、青年才俊以及各学会会员,在活动月的舞台上展现风采、相互启迪,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

在随后举行的会长论坛上,四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化建设与社会科学发展”作主题发言。

安全有序、高效便捷是许多人对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直观感受。在上海市政府总值班室副主任沈金波看来,在其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城市数字化建设。“上海共有727座下立交,地铁工作日客流量有1200万人次……城市生活有多丰富,城市治理就有多复杂。”为此,上海在全国首创推出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并作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的“牛鼻子”。“两张网”的意义不仅仅在数字化本身,因为数字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应用为要,管用为王”。

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筹)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惠志斌指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正在逐步从“科学探索期”进入“产业应用期”。随着数据驱动型经济时代的来临,一切皆可数据化,个人数据成为支撑经济活动和社会治理的关键资源,针对个人信息采集、利用、流转所产生的数据隐私问题成为当前的核心矛盾。比如,对进店客人进行人脸识别,究竟是经济创新还是侵犯隐私?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要有伦理和法律的边界,越是创新的地方,越要注重隐私保护,“在某种程度上,围绕数据资源构建的生产关系的模式和水平,将直接决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

会上,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袁志刚,上海市信用研究会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洪玫围绕“数字经济、大数据与经济学研究创新”“数字经济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发展”也分别作了发言。

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主持会长论坛。市社联所属学术团体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会议。

据悉,上海市社联“学会学术活动月”创办于2007年,已累计举办了近2000场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本届活动月期间,将有93场精彩学术活动集中亮相。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本文作者: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海市社联提供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