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开辟便民通道、改造社区花园…长宁这个老小区焕然一新!

转自:上海长宁 2024-12-23 16:18:30

原先脏乱差的死角变成社区花园,一条破墙而出的通道缩短了居民通往地铁站的距离……在精品小区改造后,安东居民区一系列的暖心举措,让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提升空间,新建社区花园

近来,生活在安东小区的居民发现,位于41号楼、43号楼楼前的封闭式车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面积约300平方米的社区花园——友邻园,不仅楼前的通道变宽了,居民的视野也更加通透、开阔。

改造前后对比

“友邻园”的标识是中英文及符号融合而成的“我爱友邻园” ,代表着居民的心声。花园的地面由湛蓝与蔚蓝交织而成;花园中央保留了原有的水杉,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条环形的动线;外侧的单行步道起起落落,不仅营造了高低错落的绿化景观,还增加了居民运动时的趣味性。除了健身运动,花园里还设置了弧形的座椅,让居民有了“嘎讪胡”的地方。

而在社区花园身后,则是居民区同步打造的开放式车棚。这个在“螺蛳壳”里打造出的车棚造型时尚,里面分布了30个充电插头,满足了周边楼栋居民电动车充电的需求。

“美的绿化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小区的美观度,还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现在,这里是居民最爱的角落。” 居民丁蕾说道,“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就来这里走走路、聊聊天,增加了邻里间的交流互动,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感情,活跃了社区氛围。”

而这座美观性与实用性兼具的“友邻园”,是在居民的协商讨论中诞生的。

据安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姜东介绍,这里原本是一块背靠车棚的三角形狭长场地,因为无人管理,荒草丛生。精品小区改造时,居民区在此修建了一条小型步道,但这项基础修缮远达不到改善环境、美化空间的效果。今年6月,安东居民区依托“自治全民星”项目,并引进来自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社区营造陪伴式成长导师资源,对空间进行优化布局、迭代升级。

其间,为了更好听取居民的意见,居民区坚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发动居民代表、党员、楼组长、志愿者、业委会成员以及物业人员共同商讨项目细节。针对居民的建议,营造导师也在与大家的充分协商讨论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例如,确定座椅位置、增加晾晒衣架、调整友邻园标识位置、保留车棚位置等。

“原本的方案里设计了近30个落地灯,我们担心光线太亮会影响前后楼居民休息。设计师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对方案进行调整,数量减少了一半,现在的灯光足够照明,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了对居民的影响。”全程参与自治协商的居民傅琦告诉记者。“居民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非常有成就感,主人翁意识也更强了。”

“友邻园”的建设激发了居民的自治热情。如今,居民区也在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将“友邻园”打造成集休闲、娱乐、交流于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

打通围墙,开辟便民通道

如果说“友邻园”的从无到有,让社区生活更加舒适惬意,那么位于小区35号楼、37号楼前通道的开辟,则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

安东小区位于安顺路181弄,毗邻凯旋路,与地铁3/4号线虹桥路站仅一墙之隔。但一直以来,居民只能从安顺路上的大门进出,走到凯旋路虹桥路的虹桥路地铁站,往往要花上15分钟左右。因此,在精品小区建设之初,有不少居民提出,能否在小区东侧的围墙上开一扇边门,方便居民出入。

然而,边门的开设并非易事。记者了解到,小区围墙外是一排沿街商铺。“原本的想法是从35号楼、37号楼前的次干道旁直接打通围墙,形成一条笔直的通道。但开门的位置位于沿街商铺的中央,对周边商户影响较大。”姜东告诉记者。

于是,居民区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最终决定将最末端的商铺作为边门开设的位置,将笔直的通道改成了一条“Z”字型通道。“我们的通道铺设了塑胶,墙面也进行了美化,让小道在便利的同时,也更加干净舒适。”

边门的位置确定了,打通后又该如何确保社区和居民通行时的安全呢?在“三驾马车”的集思广益下,大门安装了门禁卡,通道设置了路灯和监控,而监控覆盖的视野范围实现了无死角。

“现在上下班都是从这边走,不到5钟就能到达地铁站,比之前节省了好多时间,非常方便。”“晚上通行的人少,但有摄像头,也比较安心,居民区想得非常周到。”早晚高峰时段,从边门通行的居民络绎不绝,对于这扇边门的开辟,大家都赞不绝口。

撰稿/摄影:朱文轩

编辑:竺嘉茹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