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午休时,很多学生习惯枕着衣服、笔袋、胳膊或是其他五花八门的物品午睡。长宁区古北路小学的老师们发现,很多学生因为睡姿不舒服而翻来覆去,睡不着也睡不好。如何让同学们能舒适地午休,“充满电量”后再投入到下午的学习中去?老师带着学生开展了“午睡神器”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 学生们通过问卷调研收集“客户需求”,确定产品设计的关键参数,拟定初步设计方案,再核算成本、优化产品,最后在“融资发布会”上向“投资人”介绍产品设计……化身产品设计师的经历,“刷新”了学生们的学习体验。 “学生们自发地利用周末举行线上会议,或是相约图书馆查阅资料。当孩子们面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时,学习兴趣被点燃了,探索热情高涨。”长宁区古北路小学校长金珏说。 “擦窗一直是爸爸妈妈最头疼的家务活。如何设计一个‘擦窗神器’,擦起窗来既省力又干净?”“同学们习惯利用大课间给水杯灌水,每层楼的灌水机前常常会排起长队,是否可以设计一个‘灌水神器’,提高同学们灌水效率?”学生们已不满足“一次性”的探索,举一反三地提出了更多问题。 在古北路小学,像这样的项目化学习已经从偶然尝试的新鲜体验,转化为学生们的学习日常,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古北路小学“藏”在弄堂深处,被居民住宅小区环绕,是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办校。学校每年入学的新生中,随迁子女比例接近50%。学生间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家长教育观差异较大,不少家长缺少家庭教育方法。如何开展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教育?古北路小学把重点放在点燃每位学生心中的学习热情。
学校里有一些体重超标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呢?学校各科老师带学生展开探究——
自然常识课老师引导学生探究零食摄入情况与健康的关系,教会学生看食物包装袋配料表;数学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卡路里和BMI指数的计算;体育老师帮助学生规划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学生经过探究,完成了“对小学生零食摄入情况与健康关系的调查和研究”课题,获得第35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二等奖。
这次探究让古北路小学的老师们感受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激活创新潜质的重要一步。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学校开展了“古北十万个为什么”征集活动,建立“问题库”,并根据学生们提出的好问题开展“STEM+”跨学科项目设计。
让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下一步便是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自然、劳技等与STEM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参与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
2013年至今,古北路小学入选长宁区及上海市新优质学校。依托市、区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项目平台,学校进一步探求课改实践的新路径,优化课程结构,在STEM学科融合的理念下,打造了资源丰富的STEM学习体验中心,构建并实施STEM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由学校和高校科研团队合作,利用每周一节的探究课时开展。
低年级的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学习STEM的兴趣,注重团队合作、计划先行、科学严谨、知识产权等规则意识的培养。
到了中高年级,老师们以跨学科项目化的方式设计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围绕真实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进一步优化拓展课程,打造了“快乐小实验”“3D打印”“智慧乐高”“玩转无人机”“生活中的化学”等多项科技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在任务情境中运用已学知识,经历设计解决方案、检验设计合理性、权衡方案、讨论修正等学习过程,形成工程思维。
近年来,古北路小学学生在全国以及市、区的创新类、科技类竞赛中屡屡获奖。学校教师在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专业成长。仅2023学年度,学校教师便在各级各类论文和教学活动比赛中,获市区级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7个,优秀指导奖市级2个、区级4个,并获得区“先进教研组”称号1个。
古北路小学坚持“自信乐学 差异发展”的课程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丰富多元的舞台。“好的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师生个体的‘生长’提供合适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让每个学生的声音都能被听到,个性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出自己的光彩。”金珏说。
文字:袁曼舒
视频后期:芮德贵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