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音乐与科技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音乐与人工智能的跨界碰撞会有怎样的融合创新?12月21日,“黄浦区青少年创新英才培育登峰计划”音乐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第一期结业仪式暨第二期开班仪式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举行。
据上音比乐中学校长罗立新介绍,作为黄浦区青少年创新英才培育登峰计划的子项目,黄浦区音乐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自2022年9月创立,致力于培育具有艺术创造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音创基地借助高校资源优势,通过音乐素养通识培育、音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大师讲座”“工作坊”和“竞赛展演”等多元人才培养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在合作中领悟创作理念,在表演中展现创新理念。2023年年底,基地多名学员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协作体主办的“第四届未来音乐创作人音乐节”活动,有7个作品入围决赛,其中上音比乐中学学生杨光获得了银奖和最佳台风奖,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学生张霈璇获得了铜奖。今年11月底,多名学员又参加“第五届未来音乐创作人音乐节”活动,所有原创作品都入围决赛。学员代表展示音工情境编创节目
第一期结业仪式环节,音创基地的优秀学员代表呈现了他们精心编排的音工情境编创节目,有电影配乐形式的管弦乐的作品,也有现代流行风格的钢琴作品,还有非常具有个人风格的电子舞曲作品,体现了年轻音乐人多元化和创新性的创作理念,展现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原创才能,生动诠释了音乐与科技的完美融合。音创基地的导师郁富鑫与杭小羽以《枫桥夜泊》作品,展现了专业素养与艺术风采。郁富鑫的微课让现场的嘉宾和学员沉浸于音乐与科技融合的奇妙体验中。颁发结业证书
黄浦区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曹跟林为第一期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上音比乐中学党总支书记王竻、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校长马园根、上海市卢湾中学校长张怡、上海市大境初级中学校长徐群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校长周峰为第一期优秀学员颁发了奖杯。第一期优秀学员代表、上海市卢湾中学初三学生刘载育
“基地安排了完备的课程体系。基础乐理如同坚实的基石,为我们构建了稳固的音乐认知框架;计算机音乐制作则是我们创新的钥匙,它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创作维度,激发了无限的潜能;而大型创编技巧拓展课程,更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培育了我们的多维音乐素养与创新能力,使我们在音乐创新的浪潮中,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寒暑假的工作坊实践,让我在上海音乐学院领略了音乐工程的顶级设施,仿佛置身于专业音乐人的世界,尽情遨游于音乐的海洋。”第一期优秀学员代表、上海市卢湾中学初三学生刘载育分享了自己在基地学习的感受。从初次接触音乐人工智能的懵懂,到逐渐掌握专业知识,他感激音创基地老师的悉心指导。在他看来,音乐是宇宙的语言,能创作音乐,就拿到了宇宙游乐场的通关门票。这里是他的音乐造梦厂,也是他的音乐创作人生启航地。
第二期学员代表
据了解,第二期招募期间,收到了来自黄浦区各中小学学生的踊跃报名。通过筛选,共有30位同学成为了第二期“黄浦区音乐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员,他们将在基地展开为期2年的学习、实践和创作。第二期开班仪式上,上音比乐中学副校长钟斌、蒋新莲为第二期学员代表颁发学员证。“我对基地的课程充满了兴奋和期待,期待在这里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探索音乐世界的新边界,创造出令人激动的音乐作品。”新学员代表、上音比乐中学学生董怡菲表达了对未来学习的憧憬与期待。“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与文化传承的重要的载体,而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识别能力,精准捕捉并分析音乐的内在规律与情感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产生颠覆性的原创成果。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不仅为音乐创作带来全新的视角,也开启了数字时代音乐艺术与科技的无限可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音乐爱好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于阳表示,上海音乐学院为基地学生们量身订制个性化课程方案,引导其关注音乐科技发展前沿,建立系统专业认知,期望学员们能够在未来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世界中,运用科技手段,实现艺术创意的自我超越。据于阳介绍,上音音乐工程系有音乐设计与制作、音乐科技与艺术等专业,此外还有全新开设的录音艺术专业。“欢迎有志于音乐设计、音乐制作、录音艺术和音乐科技的学生报考,在上音音工加深对音乐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解,掌握更多实用的技能与工具,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原创作品,为自己的音乐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与会嘉宾合影黄浦区教育副局长金羿对学员们寄予厚望。她表示,黄浦区将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的创新英才培养项目——“登峰计划”。同时,她希望上音比乐中学能够继续完善音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黄浦学子搭建更为广阔的实践与创新平台,探索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创新人才的“一基、二翼、三融合”培养模式,推动黄浦区整体创新教育与育人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