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2024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会开幕,来自全省高校的校领导、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代表、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企业代表等300余人汇聚南京,围绕“探赜学术前沿 促进学位教育”这一主题探讨研究生教育时代的重要课题。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袁靖宇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
在他与诸多与会专家看来,研究生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如何成为培养人才的“高峰”、聚集人才的“高地”,怎样成为创新创造的策源地,是摆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根据学术界的观点,高等教育学生中研究生的比例(GUR)大于15%,意味着研究生教育大众化阶段。江苏是研究生教育大省,2023年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比例已经达到24%,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袁靖宇表示,这意味着研究生教育应该在教育强省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创新引领作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必须回应这一挑战,“中国高等教育数论文、数专利的阶段已经过去。近些年中国的国际论文发表总量和被引用次数均居世界第二,尤其是工程、化学、材料等学科在世界排行榜名列前茅,但现在科技上被卡脖子的恰恰是化学和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等等。”袁靖宇坦言,江苏高校在全球ESI前百分之一的学科数居全国第一,前千分之一的学科数居全国第二,前万分之一的学科位居全国第二,但是我们在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上的贡献与此还不相匹配。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夯实人才支撑。”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看来,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国际视野、企业家精神……这些都是当前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为此,人才培养中,要着重培养具备创造性思维、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刘庆认为,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仍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当前工科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授课内容与产业实际脱节严重,是导致学生不具备企业工作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建议,将“具有一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工科高校教师任职的必备条件。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他介绍,产研院国创中心体系226家机构与76家大学以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研究生。2024年培养3177人,156家企业主体参与培养,他们联合培养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近半来自于企业,占比达到42%。
破解创新瓶颈,研究生教育改革步伐加快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总体部署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全省高校中,也有不少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体量已经超过了本科生,迈出了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一步。接下来如何通过研究生培养破解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瓶颈?各高校正在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步伐。
“我们正将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所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素质凝练到研究生培养中。我们与中国商飞成立了大飞机班,作为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点。同时,我们打造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形成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深受社会关注和企业欢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施大宁表示,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培养卓越复合型拔尖人才,给学生更多实践空间和发展空间;要真正落实联合培养、一线实践、项目依托、成果导向的基本要求,打破学校围墙,面向社会办大学。
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建林说,苏州大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主战场,逐步提高理工、医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招生数量。苏大研究生60%以上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培养也与学硕相区别,“比如苏大的师范教育硕士,我们与苏州市教育局联合推动教育专业硕士直接进中学,实现师范领域的‘科技小院’,并聘请300多位教授级中学老师担任学科与教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姚建林介绍,依托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学校与在地企业开展理工类项目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以企业出题,师生答题的新模式,共同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建立若干创新交叉平台,推动校内各学科之间,以及与更多龙头企业联合办学,在产业一线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戴志晖教授表示,“我们将以入选首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为突破口,聚焦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需求,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氢能与储能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产业链,汇集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和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完善‘四双四共四通’培养机制,创新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在产业一线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
未来将强化分类培养分类评价
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目前,江苏各类在学研究生近32万人,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16所高校48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高校数、学科数保持全国第二、第三。江苏研究生教育已经居于全国第一方阵,调结构、提质量、满足多类型人才培养需求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主线。
“江苏正大力培育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尤其通过学科点动态调整和新增的机会,布局新兴学科。”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金科表示,目前,我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例已由“十二五”末的6:4调整到4:6,人才培养日趋实用化,接下来我省还将深入推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生的分类培养,为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培养更多人才。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处处长任超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点任务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其中教育评价起很重要的牵引作用。任超表示,接下来要以分类评价助推分类改革,实行“多维度”“多赛道”的分类评价,同时研究学科评价口径及评价机制,实行学科交叉成果在各自依托学科“互见双认”,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指标。”省教育厅厅长江涌说,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全力构建高质量、有特色的研究生育人体系。全省高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和1‰的学科数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前万分之一学科从3个增加到5个。今年,我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所;全省高校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68个,增量全国第一。
江涌表示,今年12月的全省教育大会开启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新征程,也赋予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他希望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继续聚焦服务研究生教育改革这个中心任务,在搭建高端交流平台上下功夫,在更好发挥智库作用上下功夫,在加强学会自身建设上下功夫,推动江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江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贡献更大力量、更多智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徐睿翔 李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