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经验交流 | 2024年度沪滇协作典型案例十:聚焦沪滇产业联动,打造东部产业转移核心承载区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4-12-24 18:47:31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产业转移的重大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临港集团与昆明经开区(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于2021年12月28日签署协议,共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该园区位于昆明经开区清水片区,占地282.5亩。园区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用时仅一年多,建成面积约28.37万平方米。2023年12月正式开园,体现了“上海经验”,跑出了“云南速度”,先后被上海市和云南省定义为沪滇产业协作的龙头项目和示范项目。


规划引领,初显运作成效

(一)搭建平台,强化功能。园区分为“总部功能区、智能智造区、研发智造区、生产制造区、功能配套区”五大区域,多次被沪滇两地领导评价为云南省内最高标准、最高品质的综合型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科技服务、新材料等产业。

(二)创新模式,招商引企。园区积极实践“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产业合作模式,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招商、高水平服务、高效率合作,目前已有50余家企业签约、20多家企业入驻,行业包含新材料、检验检测、生物医药等。园区引进的东部企业各具特色,体现的上海元素丰富多彩,目前已累计去化面积8.9万方。

(三)四区联动,优势叠加。随着昆明市托管磨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积极发挥“四区联动”的政策优势,在产业联动上构筑起“昆明总部/研发/结算+磨憨加工/组装+老挝贴牌+东盟及关税优惠国销售”的特色产业链条,让上海及东部企业在享受国内产业大配套的同时,更便利地享受东南亚关税、要素等比较优势,促进东部企业充分打开南亚东南亚市场。

俯瞰磨憨口岸 符皓 摄   图源:云南发布

二、精准施策,构建五大机制

(一)实行轻重资产结合的运营机制。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采用“重资产投入”与“轻资产运营”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由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拿地及建设,实现重资产投入。由临港集团下属公司与昆明经投集团下属公司按5:5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轻资产运营公司,进行项目的策划定位、招商管理及园区运营。通过“轻重资产结合”的模式,带动产业深度协作,推动沪滇两地园区共建、产业联动,着力打造沪滇产业合作新典范。

(二)推进双方人员互派的交流机制。为进一步推动沪滇联动,昆明经开区和上海临港集团在干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交流合作。2023年至今,经开区先后分两批次选派7名干部及骨干员工赴上海临港交流学习;2024年8月,从临港选派一名援滇干部到经开区挂职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负责东部产业转移、园区产业升级等方面工作;此外,经开区还聘请临港控股集团原总裁为 “产业招商运营顾问”。双方在人员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紧密互动,有力地推动了东部产业转移和园区发展。
(三)形成加快产业转移的对接机制。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借鉴临港集团园区开发经验,结合当地情况,规划设计了20多个户型,可分可合,基本能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群体的需求。如:参照上海生命蓝湾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模式设计了4栋厂房,为生物医药企业量身定制;针对新材料、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均设计了适配房型,受到了企业的青睐,大大提高了招商落地的成功率。

(四)营造灵活有效宣传的推介机制。通过“专题推介”结合“行业论坛”及“媒体矩阵”提炼出组合拳的宣传推介方式,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每年举办10余次高层次、多维度招商推广活动。今年以来已举办了东部产业转移活动、“走进上海临港新片区”招商引资推介会、生物医药专项交流会、台商专项推介会等多场活动。如,举办“沪滇协作 共生发展”2024沪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暨生物医药专场推介会,来自上海、云南60余家企业共140余人参加,现场意向签约了8家生物医药类企业,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业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设立具有临港特色的服务机制。一是通过引进上海材料所、上海质科院、临港绿创公司等上海生产性服务平台,从产业服务、科创服务、人才服务、工商税务服务、园区服务、商业服务及党群服务等7个维度打造具有临港特色的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服务体系。二是优化“基金”+“基地”协作模式,推动上海国投公司、临港集团和昆明市政府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基金投资协同,实行招投联动,促进金融与产业融合,助力东部企业落地。三是在上海临港园区设立反向“科创飞地”,通过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当地科创水平,实现两地双向赋能。其中,松江园区的“云品云廊”项目联动临港及入驻企业资源,搭建“滇企入沪”新平台;普陀桃浦智创城的科创飞地则成为云南企业与上海市场、科创、人才连接的枢纽,助力东西产业协作为目标的科创成果落地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整合资源,共绘发展蓝图

(一)聚焦“飞地园区”,立体化编织联接载体。2024年5月,昆明市出台了《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协作管理办法(试行)》,统筹建立跨区域协作新机制,把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2个市级重点“飞地园区”作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承载区。当前,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充分发挥“飞地模式”的平台化、共享化、协同化优势,已建立起与昆明各市、区、县共推项目、分享税收的良性互动机制。下一步,市政府驻昆明办事处、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将会同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探索与资源紧缺的相关州市建立“飞地园区”,实现总部研发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生产基地在当地的布局,并建立跨区域的投资认定、税收分成及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双方积极性,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共赢。

(二)注重多元赋能,全方位激发潜在活力。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将进一步抓住东部产业转移加速、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加快、王家营国际陆港中心提速的重大机遇,积极引导重点产业集聚。一是金融赋能,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吸引一批上海金融投资企业、基金管理公司入驻或设立窗口,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二是科技赋能,依托上海的科技创新资源、企业、成果及人才优势,充分利用云南资源优势,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工业互联及高端生产性服务等关键领域,着力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解决云南企业痛点,支撑高质量发展;三是商贸赋能,利用上海市场优势,引进东部地区的检验检测、产品研发、品牌包装、商贸销售、供应链等服务类企业,赋能云南从事初级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持续夯实“上海市场+云南产品”的协作模式,帮助云南加快融入全国建设统一大市场。

(三)探索政策路径,多维度发挥先行作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充分吸收了东部地区的政策先进性和园区运营经验,将持续围绕产业、城市、人才、科技、创业、投资六大核心发展要素,持续迭代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在《昆明市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全额双核算、招商引资指标全额纳入协作地核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出台了《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专项政策》,从投资奖励、租购补贴、科技创新奖励等十个方面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面的政策支持,推动企业成长,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成为云南先进理念和政策先试先行的“试验田”。

(四)紧盯重大项目,高标准实现补链强链。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和标杆项目在产业集聚方面的“强磁场”作用,大力建设产业高地。紧抓东部项目推进,设立专班、制定一企一策,争取早日落地。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将持续以“建链、补链、强链”为重点,对沪滇两地企业进行精准招商,并以“政策发力、投资拉动、产业带动”多维度刺激,推动项目落地。

来源:沪滇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