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深读|唯有爱,超越爱!淮安首创小学寄宿制为全市困境儿童提供托底保障

转自:交汇点 2024-12-25 07:34:13

12月底的一天中午,盱眙县桂五镇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邵红光正带领记者参观校舍,从远处飞奔来一个穿着校服的“小不点”。他一把抱住老邵大腿,仰脸叫“书记爸爸”。老邵摩挲着他的头发问:“吃饭没?”“吃的鸡腿!”他大声回答,旋即跑开。目送他的背影,邵红光告诉记者:“这孩子6岁,上一年级,今年刚来学校寄宿时,夜里睡觉害怕,生活老师总陪着他……”

作为盱眙县第一所困境儿童寄宿学校,目前该校住校生有19人。放眼淮安市,在公办小学寄宿的首批困境儿童已达448人。

所谓困境儿童,主要指民政部门认定的孤儿,父母监护缺失、父母无力履行监护职责、重残重病的儿童和流浪儿童,以及低保、特困供养等家庭儿童。由于孩子小、自理能力差,小学办寄宿需要24小时监护,就怕有个闪失。淮安市为何自担压力,力推困境儿童小学寄宿制?

涟水建成全省首家公办寄宿制小学,承担起困境儿童照护责任

2019年年初,涟水县有关领导对农村困境儿童就学情况进行调研。当时县内没有公办寄宿小学,不少困境儿童只能寄宿民办学校。这些学校大多租用废弃校舍,晚上20多个孩子挤在一个大通铺上就寝,半夜常有孩子翻墙出校,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伙食也难以保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可就是这般寄宿条件,每个学生每学年要交费4000多元,老师大多是临时聘用,不少人并未取得教师资格证。

在初高中寄宿制普及的前提下,能否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办一所公办寄宿小学,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这个提议当时遭到不少人质疑和反对。有的问,这些儿童生活不能自理,谁来当他们的保姆?有的说,儿童调皮乱跑,一旦出事谁负责?还有的搬出文件说,上面不鼓励办低龄寄宿小学,何必强出头、冒风险……

“你们讲得有道理,可我们怎么忍心这些本来就不幸的孩子,继续生活在困顿不安中呢?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即使冒点风险也值!”涟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一锤定音。

2019年3月,涟水县拨款2000万元,将原时码乡中心小学改建成全县第一所公办寄宿小学,实行困境儿童吃饭、住宿、学习等费用全免。

短短几个月,教学楼、食堂楼、宿舍楼、图书室建好了,每层学生宿舍配建淋浴房、洗衣房、茶水间,每间宿舍配备双人床、被褥、书桌、空调等。一开始只预备了120张床位,8月份报名,结果呼啦啦涌来144个困境儿童,学校只好临时增加床位,并于当年9月1日如期开学。

针对144个寄宿学生,学校给每人明确一名学习老师、一名宿管老师,老师们每天从睁眼“盯”到熄灯,夜里还要巡查两次。其中两名低年级学生常尿床,宿管老师除晚上8点半熄灯前和夜里11点两次提醒解手外,还单独叮嘱他们:“如果不小心尿湿衣服和床单,悄悄把脏衣物塞到床底就好。等同学们上课去了,我再给你们洗晒。”

时码学校校家一体关爱困境儿童的做法很快打响了“涟校连家”品牌,众多家庭慕名将孩子送来。可学校床位已满,咋办?2022年2月,涟水县委、县政府再次拍板,拨款1.85亿元在高沟镇新建一所规模更大的寄宿制小学——涟水县红日小学。9栋设施齐全的校舍很快建成,该校于这一年9月1日开学,一下子住进197名困境和留守儿童。其中,困境儿童费用全免,留守儿童每天收取8元午饭钱、其余费用皆免。

“如今淮安市推广的小学寄宿生‘6倍’补助标准,就源自涟水。”涟水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汤胜国介绍,小学寄宿生没有明确的财政补助标准,涟水参照江苏省特殊教育学生8倍于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取6倍值,即财政每年补助每生4350元,实现寄宿学校所有费用足额保障。

图1:老师教孩子叠衣服。 图2:学校每学期为长住学生过集体生日。 图3:学校组织住校生每周和家长视频通话。

推广“涟校连家”做法,困境儿童寄宿被列入淮安市政府民生实事

涟水县的探索引起淮安市委、市政府的重视。

全市小学有寄宿需求的困境儿童有多少?按照“一户不漏”原则,全市实施兜底排查,发现符合小学寄宿条件的困境儿童1628名。虽然他们只占全市常住人口0.0359%,但丝毫忽视不得!

“只要家长愿意,我们应收尽收,全市要建立留守困境儿童关爱帮扶体系。”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表示。市政府将“为留守困境儿童提供寄宿制服务”列为2024年民生实事之一,并将托底范围扩大覆盖至少数留守儿童。

4月11日,全市留守困境儿童寄宿制服务现场会在涟水召开。会上明确4点:一是把关爱留守困境儿童作为重点民生工作,立足改造闲置教育设施为寄宿学校,不“另起炉灶”;二是各县、区选取1所基础较好的公办学校试点,为留守困境儿童提供安全规范的寄宿服务;三是财力保障,推广涟水县6倍于小学生生均经费的标准拨付财政补助,建立可持续投入机制;四是配备校车,每周按时接送孩子往返家庭与学校。

山区盱眙县投入380万元,改造桂五镇中心小学作为寄宿学校,挑选曾获得“师德标兵”“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的党员老师组成志愿者队伍,为首批入住的19名困境儿童提供“1+2=1”结对帮扶服务,即每名儿童配备一名“山爸”、一名“山妈”,组成1个爱心家庭。这一做法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今年年初,淮安市市长顾坤察看学生食堂,看到铁皮餐桌便问,‘能否换成木餐桌,让小孩子冬天暖和和地吃饭?’我们很快换上了木饭桌,铁皮餐桌则留给教师用。”盱眙县桂五镇中心小学校长邱璐说。

淮阴区投入200万元,对棉花庄九年制学校校舍和运动场进行升级改造,为首批19名寄宿儿童营造舒适的家。不少孩子存在学习基础差等情况,每晚6点到7点,任课老师便陪他们自习、辅导作业。“个别三年级学生还不会除法,老师耐心反复教,慢慢带着赶进度。”该校校长张太恒介绍。

涟水县继续探索师资适配制度管理。比如,规定寄宿学校教师编制可超过一般镇中心小学5%以上,同时实行“一岗双责”,即教师既教学又陪伴,这一做法又被推广到淮安全市。

补上家教这一课,把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习惯作为首要任务

在淮安市首批寄宿的448名儿童中,三分之一的孩子从小就没有见过妈妈,一半以上随祖辈生活,家庭教育缺失,长期处于“散养”状态,其生活习惯、学习及待人接物能力不佳,守规矩意识不强。不少孩子没有洗脸、刷牙、洗澡、穿内衣的习惯;有的孩子在课堂上随意走动、嬉戏打闹;就餐时,有的孩子直接将自己喜爱的菜肴端在手中独自享用……这些行为,都要靠学习和生活老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督促纠正。

女童身心健康始终是学校关心的重点。涟水县红日小学一名五年级女生首次来例假前腹痛且伴有腹泻,情绪紧张、上课不专心。任课女老师发现后,把这名女生叫到办公室,告诉她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平时要注意保暖,并拿出自己的卫生巾教她如何使用。校方由此举一反三,把全校女生集中起来上生理卫生课,并免费提供卫生用品。

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矫正,学校特别讲究方式方法,红日小学副校长给记者讲了“一箱牛奶”的故事。一天,他巡查学生宿舍时听到反映:有个孩子经常“偷”同学自备的牛奶喝。他当场纠正道:“这不是偷,只是随便拿人东西而已。当然,这也不对。”学校食堂不是每天发牛奶吗?这孩子为何还要拿别人的牛奶?这位副校长了解后才知道,这个孩子家庭经济困难,住校前很少喝牛奶。于是,他提了一箱12盒牛奶交给孩子的班主任,说:“从今天起,你要想方设法发现这孩子身上哪怕芝麻大的优点,表扬他、再奖励他一盒牛奶。”班主任照此办法“奖”到第10盒牛奶时,同宿舍孩子说“牛奶再也不少了”。

守牢“心理”和“安全”两道底线,让孩子孤独的心里“长”出阳光

多数寄宿儿童每周五下午由校车送回家、周日晚再接回学校,但也有少数孩子父母和亲人都不在当地,只能每学期回家一趟。对于这些长期寄宿儿童,学校和老师则给予更多关爱。

涟水县时码学校建立“学业+生活”双挂钩制度,组织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和党员教师,推行“家庭式”照料。一个周末,三年级学生黄嘉睿小声地对值班老师说:“我昨晚梦见吃蛋糕了。”值班老师意识到孩子想过生日了,便找到校长颜华,建议“每年给长住儿童过一次集体生日”,颜校长当场表态“过两次”。于是,每年上下学期,学校为39名长住儿童过集体生日。戴上金灿灿的生日帽,点燃生日蜡烛,孩子们唱生日歌、大口吃生日蛋糕,老师录下视频发给孩子的家人。

在红日小学,也有两名女童常年不回家,校方便给宿管阿姨每天补贴60块钱,请她安排两名孩子双休日伙食。见两个孩子在偌大的校园里太孤单,阿姨便将两个孩子带回家,和自己女儿同吃同住。学校要给她增加补助,她一个劲地摆手拒绝。

3天的采访中,记者遇到十几名困境儿童,他们无不外表阳光、性格开朗。桂五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孙凯,爸爸瘫痪在床,妈妈智力障碍,他跟随外公外婆生活。他告诉记者,自己英语学得最好,“我长大想去很远的地方,多看看这个世界!”记者心头一热,向这个还未曾走出盱眙县城的孩子竖起大拇指。

淮安市教育局局长陈俊祥给记者讲了一则“语文27分”的故事。去年,他到涟水时码学校检查工作,只见一个女童冲过来,一把抱住时任校长徐瑞的胳膊大声说道:“我语文小测试得了27分!”“真棒,有进步,我要奖励你!”徐校长当即夸奖,孩子一蹦一跳地离开了。原来,女童父亲身体不好、母亲智力障碍,学习成绩经常个位数,上课还调皮捣蛋。徐瑞接手重点帮扶,渐渐与她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只要她有点滴进步,徐校长就表扬、发奖励品。“不指望这些孩子成龙成凤,只要他们有进步,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徐瑞动情地说。

“对于有些困境儿童,我们不看分数,只看‘同比’,不退步就是进步!”淮阴区棉花庄九年制学校校长张铁柱说,五(二)班3名困境儿童课堂练习测试成绩开学时在班级垫底,如今已接近班级平均水平,老师们都很有成就感。

“2025年,继续将留守困境儿童寄宿制服务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补短板、强服务、提质量。”顾坤说,要统筹推进教育均衡,不放松对所有留守困境儿童的整体关爱,把淮安建成一座更加有爱的城市。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加强教师和宿管人员安全等方面知识培训,是今年工作重中之重。”淮安市副市长王向红说,全市教育系统正在推广“三提三知”一线工作法,即“提学生姓名、知家庭情况,提日常表现、知思想情况,提兴趣交往、知身心健康”,特别是要做到“四防”,即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防意外伤害,当好孩子生命安全“第一守护人”。今年,市财政又安排了100万元特殊家庭家访经费,强化家校协同育人。

围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医教协同机制。去年,市政府投资2100万元新建3000平方米的淮安市心理健康促进中心,面向包括留守困境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提供心理健康筛查、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等系列服务。

“关爱不忘尊重。”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赵慧说,鼓励社会各界对留守困境儿童献爱心,但反对让受捐助的孩子上台领奖、发表答谢词、拍电视及曝光孩子基本信息等,时刻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培 见习记者 程海琴 通讯员 张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