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空气间歇期里,
今天申城的天空终于拨云见日。
白天大部分时间阳光明媚,
气温也呈上升趋势,
全市最高气温普遍升至10~13℃,
冬日暖阳下体感舒服不少。
受辐射降温影响,
今天半夜到明天早晨局部地区有雾,
出行多多注意道路交通安全。
明日天气
升温冲刺→14℃
在暖气团协助下,明天的气温加速回升!市区最低气温6℃,白天最高气温14℃左右,出现一个小高峰!
大家灵活把握穿衣节奏。上午多云为主,下午到傍晚转阴到多云,局部地区有短时小雨。偏南风转偏北风3~4级,相对湿度90%~50%。
想要洗晒的朋友,
请及时留意天气变化。
天气趋势
冷暖转变,做好准备
晴暖虽好,可惜短暂。周四起又有一股冷空气影响,熟悉的“降温+大风”套餐送达,气温又会下滑至个位数,部分郊区降温幅度或可达寒潮级别。
过程最低气温再度“锁定”双休日早晨,市区在2℃左右,郊区大部在冰点以下。冷暖反转,大家做好准备。之后干燥少雨的冬日格局还将持续,需要坚持补充水分和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一到冬天,
相信很多女生都会忍不住感慨:
“怎么手脚总是这么冷?”
即便穿上厚袜子、捂着热水袋,依然感受不到“回温”的快乐。这种“冰手冰脚”的窘境,不少人认为是“体寒”或“血气不足”,但其实,这种现象背后有更深层的生理原因。
为什么
女性更容易手脚冰冷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其中的奥秘。
女性手脚更容易冰冷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而是生理机制、心理因素和性别特质的共同作用,或许女生真的有点“天生怕冷”。
首先,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比男性更容易感知到手脚冰冷的困扰。
其次,女性的“供暖系统”也与男性有所不同。研究显示,女性的皮肤温度在静息状态下比男性更低,手脚等末端部位的血液循环较慢,导致温度更容易下降。而这种差异的背后,与交感神经有很大关系。交感神经负责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在寒冷或压力刺激下,女性的外周血管更容易收缩,减少了手脚的血液供应,从而感到冰冷。
说到性别差异就不得不提性激素的影响,雌激素也在这里扮演了重要角色。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波动会直接影响交感神经的活性,尤其是在月经前后,手脚冰冷的感觉会更为明显。
年轻女性的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手脚冰冷的强度会有所缓解。这是因为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变小,交感神经的“过激反应”也会逐渐减轻。不过,绝经后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可能会再次经历手脚冰冷的困扰,因为体内的激素波动被重新激活,外周血管的收缩反应也会加剧。
手脚冰冷的问题不仅仅是“冷得更快”,更让人无奈的是“热得更慢”。面对相同的冷环境,男性的手脚温度能较快恢复,而女性的外周血管却在“顽固对抗”,持续的收缩反应使得血流不易恢复到正常水平。即便是用暖手宝加热,女性的手脚依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感受到温暖。
所以,如果你也有“手冷脚冷”的烦恼,别觉得是“自己不够健康”,这只是自然规律使然。了解了这些性别差异的秘密后,也许你会对自己的身体多一分理解。
告别冰手冰脚
日常保暖4个实用小技巧
想要告别手脚冰冷,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多穿点”,但是了解了前面的原因,除了穿衣服,我们还应该采取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动一动,激活“热循环”
运动与血管的功能关系密切。如果长期不运动会导致血管直径变小,收缩功能增强,研究发现,卧床休息52天后,股动脉直径减少了13%~17%。
直接结果就是让女性本来就不富裕的末梢循环雪上加霜,手脚更加冰凉。而运动可以明显改善血管舒张功能,使动脉管腔扩张,这对应对手脚冰冷都是有利因素。
吃出“温暖感”
饮食也能助力“暖身”。
女性在经期由于激素的问题本身就更加容易手脚冰冷,如果还有贫血更是王炸。因此,可以适当补充富含铁(如红肉、内脏、菠菜)和维生素B12(如牛奶、蛋类和动物内脏)的食物缓解贫血。
同时,一些女性因为害怕长胖,吃的东西很少,无形中减少了食物产生的热量,这也会导致身体不耐冷。因此,建议女性朋友均衡饮食,保证每天充足的能量供应,可以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这类食物的产热作用最强。
这个冬天,
别再靠“多穿点”硬扛,
掌握科学的暖手暖脚小技巧,
轻松和“冰手冰脚”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