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8年建设,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一座新的“东方乐城”正拔地而起,各项设施将从文化、体育、商业、展会等方面展现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魅力。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新发展蓝图,是上海旅游产业与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度融合趋势的缩影。它显示出旅游正日渐扮演综合媒介的作用,成为将人流量导向与城市特色深度嵌合的文化产品,而旅游人数的增加、在旅游地停留时间的增长也将成为城市旅游文化内核成熟度的一个标志。因此,深耕高质量文化内容,拓宽受众参与渠道,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为文化媒介的旅游
今天,高度发达的传播技术已足以让人们“身未动,心已远”,将有别于自己日常体验的事物当作一种“媒介奇观”来体验。旅游作为文化媒介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传播技术所取代。那么,此消彼长之下,旅游还能给人们带来什么?人们已经看到,“文旅融合”乃至“文旅体展商一体化”等策略的推出,表明旅游业开始更加重视文化内容的上游,正在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从主题乐园到都市巡礼
主题乐园模式在商业上的成功有目共睹。但随着此类设施在世界各个地方开门营业,它们逐渐失去了与文化创意“母体”的紧密联系,又难以与所在城市建立充分的在地联结。同时,这类大规模的旅游综合体更适合城市郊区,而非在建成区中持续发生的城市更新,主题乐园模式在城市中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受到较大限制。
而依托立足本土且享有国际声誉的网络游戏产业和互动平台,上海浓厚的“二次元”氛围,使之具备了成为文化码头的必要前提。2023年,南京路步行街上百联ZX创趣场的揭幕,使“次元文化聚集地”不再只是一句口号。不久前,两大游戏展会在“四叶草”同期举行,吸引大量年轻游客的同时,也将会展中心打造成了又一文化新“码头”。
都市巡礼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地理空间上的弥散性。不同于主题乐园和文化码头局限于城市一隅,这些“巡礼点”则位居城市中的不同地方。而且,它们并非为吸引游客而建设。它们可能是平凡的街角公园、人行天桥或商店街,本就具有完备的功能。但经过作品的演绎,这些寻常之处获得了故事性,成为值得游人专程到访之处。这也使这一模式更适合城市建成区的再开发、再利用。
由“文旅融合”回归作品
都市巡礼在城市尺度上赋予不同路线和地点以意义,促进了旅游的意愿,形成了旅游的热点,真正体现了旅游的文化媒介属性。这些特征,无疑对作品本身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与日常生活和城市设施既有功能的结合,意味着它不能是追求刺激的“奇观”,而是必须依靠细腻、合理的场景营造与情节铺陈。回看《繁花》所取得的成功,即是通过向叙事性、文学性的回归达成。这提示我们,重新审视旅游的文化媒介属性,实质需要的是向作品的回归。像《繁花》这样的作品是值得等待的,而经得起等待的作品也终将证明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再者,弥散在城市各处的作家故居、文化事件发生地,仍然有待故事性的系统整理和发掘。近现代的文学佳作中,有不少以上海为背景,也有不少在上海写就。这些丰厚的历史资源,也为开展都市巡礼提供了不可再生的作品资源。以历史的真实还原作品触动人心的力量,将熟悉但从未进入的场所重新陌生化,可以使旅游再度发挥其文化媒介的作用。
好的作品能够为都市巡礼提供足够充分的内涵,而当好的作品接连不断地出现,一座城市方能“巡礼”不断且意义不竭。在这一点上,作为文化媒介的旅游,本身就构成了高质量作品的一个指征。我们期待,以“旅”为媒,作品与城市可以相互成就,承载新知旧闻,传递时代气息。
原文刊于2024年7月18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图片来自官方海报及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