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盆由花木师生精心雕刻的水仙花荟萃一室,馨香满屋;学生原创诗词吟咏凌波仙子,情真意切……日前,“水仙花艺韵映花木 跨学科实践绘双新”浦东新区花木学区跨学科学习成果展示暨花木学区水仙花雕刻造型展评活动在上海市华林中学举行。花木学区13所成员校展示“双新”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成果,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研究。
花木街道辖区原有大片苗圃,并由此得名。创办于1995年的华林中学,则以“笃真自强,华木秀林”为办学理念,特色课程水仙花雕刻弘扬花木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2021年开始,华林中学所在的花木学区连续四年开展水仙花雕刻造型展示评比活动。今年共有13所学区成员校的420件雕刻作品参选,其中教师作品125件、学生作品295件,另有50件作品作为精品展示。“翠羽仙姿”“东山仙人”“逍遥游”……评比现场,400多盆水仙被依次编号展示,花木学区成员校的教师手持评分表,像论文盲审那样选出最喜欢的作品。
“凌波居水畔,莹白细须长。不着纤尘染,花茎自有光。”华林中学学生社团凌云诗社的学生成员,在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老师的引领下,现场创作诗歌吟咏水仙,为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留下艺术的印痕。
而在“水仙启航·智慧碰撞”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交流环节,来自华林中学和进才实验中学的教师分享了跨学科的实践案例。“在养护水仙花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细节?”“怎样才能让评委发现作品的特别之处?”华林中学语文教师王彦带领六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种水仙。在过去两个月里,水仙花成了华林校园里最特别的一道风景,孩子们定期记录观察日志,细心呵护自己的水仙,并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探究兴趣。后续的跨学科学习自然生成——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为水仙花作品起好听的名字、搜集或创作诗歌来表达对水仙花的情感。劳技课上,学生为水仙花挑选形状大小适合的容器,手工制作或挑选适合风格、材质的饰品,让水仙更富美感。“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金额提升。”王彦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几个原本内向寡言的学生,在全组上台介绍自己的水仙花时,都能大胆表达,这让他非常感动:“兴趣激发热情,催生了学生的表达欲和集体合作意识。”
水仙花养护时需要经常换水,否则就容易枯死,有没有好方法可以延长水的清澈时间?面对学生的提问,化学教师刘菁带领他们开展了“净化水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学生们走访学校旁的小河,了解家门口小河的水质现状及净水历程;开展实验,检测小河的水质并初步形成净化器的设计思路;尝试设计“自制净水器”,以跨学科视角解决综合性问题;师生还共同制定评价量表,不仅包含对团体合作的评价,也有对个人完成情况及项目特殊贡献进行的过程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被看见。
华林中学王晓云校长介绍,该校《跨学科视域下初中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践》被立为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2024年重点课题。学校将立足于“双新”背景,在水仙花雕刻主题探究的基础上,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新航道,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据悉,此次活动是花木学区5月在上海市建平香梅中学举办“同研共享,同行共进——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初探”区级展示活动的延伸与拓展。未来,花木学区各校将进一步有序互动、有力分享、有为展示,着力构建“课程共建、队伍共培、资源共享、特色共创、文化共融”的学区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