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查看新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政情
上海一周
伴公汀
@康平路
直通200号
市政厅
反腐记
大国之道
经济
财经连线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流量研究所
市场解码
任我行
产经
市场
文化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文化视点
独家探班
观众席
文旅乐游
片场视听
汇演
艺见
许蜜桃
文汇软实力
文汇馆长说
文汇青年营
文汇视讯
帮侬忙
新民帮侬忙
上海滩
民声
民声直通车
上海辟谣平台
人民建议
问答
区情
浦江眼
前沿风
郊野笔记
上海屋檐下
区域
十六区
侬好上海
城事更新
海上记忆
精选
新潮
便利贴
评论
观见
时评
思想
上观学习
思想汇
深度
纵深
访谈
原点
视点
科教
教育在线
创新之城
科创前沿
科学新知
健康
医声医事
哎哟不怕
健康生活
杏林夜谈
体育
运动+
文汇体育
社会
说法
案页
十二公民
新民法谭
上海时刻
江江三人行
在场
文汇都汇聊
潮探007
冲呀花花采访团
魔都三棱镜
新视力
三分•天下
上海歆克勒
厉苒苒
晏秋秋
上海时刻
长三角
华东局
江南
视觉
图数图说
见识录
大视界
观观观察局
文汇理论
文汇大家聊
学林
论苑
智库
学人
数据
数据洋葱
要闻
时政要闻
国内
港澳台
北京来信
山海情
风物
国际
世界观
大局观
海外惊奇
天下
早读
时事
纵览
话媒堂
上官河
汇闻
文艺评论
文汇文艺百家
文汇艺术
文汇经典重读
文汇建筑可阅读
文汇文艺评论
夜光杯
新民艺评
夜光杯朋友圈
十日谈
晨读
夜读
封面人物
纪实
国家艺术
金色池塘
为一个人逛一座城
夜光杯美文课
文学报
新批评
文学现场
世界文学
朝花
朝花时文
笔会
笔会
读书
上书房
文汇读书
书人茶话
新声
新民新音频
听早报
上海闲话
品牌
大区势
企示录
一起来
金融圈
车天下
大健康
文创+
文汇潮
品牌汇
都事汇
教育汇
健康汇
科技汇
文旅在线
山海汇
体坛纵横
文化视界
生活汇
新民汇
新民亲选
万象
援疆风采
喀什风情
专题
直播
上观号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上海宣传通讯
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经验交流 | 云南保山的边境村跑出振兴加速度
转自:
上海合作交流
2024-12-30 20:41:23
保山市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与缅甸交界,其下辖的龙江乡位于县城西北部,背靠高黎贡山,国际河流龙川江穿境而过,其热、温、寒带气候并立,是龙陵县重要的水稻、烤烟、茶叶、稻花鱼生产基地,属典型的生态农业大乡。近年来,闵行区援滇干部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龙陵所需、闵行所能”,立足当地实际和资源禀赋,积极推动“闵行·龙陵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2024年9月,龙陵县龙江乡圆满承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省主会场活动,乡村旅居案例成功入选《旅居云南首批典型案例汇编》。龙陵县龙江乡正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境小乡村,逐步成为云南乡村振兴典型示范的闪亮名片。
龙江万亩梯田远景
一
、
科学规划、立项破题,找准乡村振兴最优解
针对龙陵县龙江乡区位优越、产业突出、民俗独特、文化交融的特色特点,闵行区援滇干部与当地同志一道,科学研判、积极谋划,形成了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特色农旅品牌的工作共识,找到了龙江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径。
(一)
学好振兴致富经。
龙江有万亩梯田、万亩茶园、万亩松林、万亩杜鹃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如何用好资源、壮大产业、富农增收,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必答题”。
援滇干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带领本地干部赴上海、浙江实地考察,特别是学习上海多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经验,复盘挖掘全乡农业资源、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切实弄清“龙江有什么、考察学什么、回来干什么”三个问题,明确“建强农业、以农促旅、以旅彰文、以文塑旅、以旅兴农”发展思路,找到了“鱼米之乡 魅力龙江”发展定位。
在此基础上,邀请大连理工大学专家教授对龙江未来发展进行全域规划,以沪滇协作支持为重点撬动,通过逐年投入、持续打造,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蓝图美景。
万亩茶园 图片来源《好山好水好茶》
(二)
找准发展探路者。
立足龙江的发展规划,两地干部一起制定了“抓点成典、推典成景”的建设步骤,逐步推动沪滇项目资金落地。
结合地理区位、民族风情等优势,首先将龙江乡弄岗村及周边作为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探路者”,2022年将其作为首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并连续三年投入资金对其进行持续打造和系统升级。
伴随着稻田民宿、茶叶加工厂等设施的拔地而起,特色花园民宿、茶文化体验馆、共享农事小屋、稻田栈道、茶山栈道、万亩梯田观景台、停车场,以及省内唯一一所建在村级的粮食博物馆等一批项目的先后建成,龙江乡“梯田+水稻+稻花鱼”“茶叶品牌产业”的潜能得到进一步激发。
让更多人看到了龙江乡“春赏映山红、夏住老窝棚、秋尝稻花鱼、冬游龙江湖”的旅游魅力。
龙江乡弄岗村粮食博物馆
(三)
画好民意同心圆。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结合项目顺利批复,援滇干部会同当地职能部门与龙江乡进行深入研究商讨,邀请专业人员进行项目设计,确保项目既彰显龙江特色保留“土气”,又兼具时下流行元素的“洋气”。
同时,成立项目专班,驻点弄岗、弄玲、勐柳等各项目点村社区,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户主会、小组长会,广泛征求党员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详细介绍沪滇协作的前因后果,为群众算清经济账、长远账,形成“沪滇协助、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支持”的良好局面,特别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14.42亩土地征收和60.07亩稻田流转,为项目圆满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
有一种叫云南
”的生活新闻发布会
二、
扎实推进、务实切题,走稳农旅融合特色路
为坚实走好“变资源为美景、强产业做支撑、推农旅成
特色、让百姓有收益
”
的融合发展之路,援滇干部与当地干部群众紧密携手,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和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提升打造特色的
农旅
品牌
IP。
(一)
注重作风建设提速。
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的效率意识,形成“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挂包推进、专班驻点一线办公”的推进机
制,顺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及时协调解决沪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卡点堵点。
近年来,针对龙陵“滇西雨城”雨季长、年降水超2000mm的实际,两地干部一起提前谋划、科学施策、抢抓工期,确保项目见速度、见质量、见成效。
特别是今年“稻田公园”观景台停车场、卫生间等配套设施建设中,加班加点、轮班作业,确保9月中旬完工,保障了9月下旬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主会场活动,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
注重优势产业提质。
农旅要融合,产业是基础。
在沪滇协作的加持下,针对龙江乡1.9万余亩高山梯田,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以粮为基、接二连三”产业模式,走好“烤烟+水稻+稻花鱼”绿色高效的生态循环之路。
积极与省农科院、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研究制定育苗插秧、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稻花鱼养殖全过程标准,做到了“四季无闲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实现亩均综合产值约1.2万元,比传统稻田增收5900元左右,让“薄田”变“良田”,实现“百斤鱼、千斤稻、万元收入”。
针对稻米等初级农产品处于价格“低洼”的实际,援滇干部努力帮助寻求高附加值价格突破的路子,支持当地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推广“红细软”米、稻花鱼干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助力龙江“稻花鱼”和“红细软米”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积极帮助对接当地与上海市场的供销渠道,在上海企业和工会采购中加入了“红细软米”必选项,今年9月牵线闵行区后勤管理公司与当地合作社签订了首批50万元的优质稻米订单。
持续支持当地供销社做大做强做优,连续两年以项目化加持电商直播、订单生产等方式,搭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
支持推广“我在龙江有点田”的稻田认领创新项目,帮助对接优质客户资源,做到上联企业、下带农户、内强管理、外拓市场。
红细软米
(三)
注重农旅IP提优。
立足龙江弄岗为核心区的本土特色资源,在沪滇协作项目的连续加持下,切实把握住乡村游发展态势,把自然风光、产业特色、民俗文化进行融合提升,提出“龙江万亩梯田”景观IP、“龙江稻花鱼节”民俗IP、“一个龙江景 半个云南美”品牌IP的综合打造计划。
通过契合时下流行元素的游客服务中心、共享咖啡屋、稻田民宿、观景平台步道、粮食博物馆等一批景点小品,成就了保山必逛的“网红”打卡点。
弄岗“稻田公园”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入选“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保山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龙江稻花鱼习俗入选保山市级非遗,并先后成功举办了8届“龙陵·龙江稻花鱼节”,为广大游客描绘了一幅“稻香、鱼肥、景美、人和、民富”的生动画卷,实现了农业、文化和旅游的共赢发展。
今年9月下旬,沪滇协作滇西片座谈会议期间,得到了现场观摩团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明确具有典型示范效应。
稻田认领
三、
联农带农、成效点题,绘就增收致富新篇章
在乡村振兴示范点设计、建设和实施的全过程,两地干部都始终把集体增益、百姓增收摆在了首位。
科学谋划联农带农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模式,切实通过项目带动,壮大集体经济,助力百姓致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一)
集体经济强起来。
随着沪滇协作项目的建成运营和稻田公园的开放,弄岗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和引进优质市场主体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目前,由第三方运营的稻田民宿,采取“保底收益+营业额分红”的合作经营模式,每年为村级集体增收约15万元。
其他营业用房和摊位出租费约10万元,“我在龙江有点田”稻田认领活动增收20万余元。
同时,结合冬季稻田公园核心区生态有机草莓种植采摘项目等拓展延伸,初步统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达50万元。
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为后续发展提质和优化公共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草莓种植
(二)节庆助农见实惠。
近三年,龙江已借势走上了一条“资源助力、节庆搭台、文旅唱戏”的农旅融合发展道路,当地民俗节日稻花鱼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到龙江打卡旅游。
弄岗村在成功带动53户农户发展农家乐、农特产品销售、乡村特色小吃等新产业新业态,每年户均增收12万余元,其中规模最大的农家乐年收入超150万元。
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就地稳岗就业15人、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3万余元;
临时务工约150人,人均增收约5000元。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主会场活动和“十一”国庆“稻花鱼节”期间,累计共接待游客37.06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6520万余元。
目前,当地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旅“一业兴”带动当地“百业旺”的良好态势。
(三)农旅小镇走出去。
借助沪滇协作“东风”,积极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活动,充分激活了“一个龙江景 半个云南美”的资源禀赋,坚持稻花鱼节一届接着一届办,农文旅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干,“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记忆龙江正在不断升华。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新华社、人民网、农民日报、云南日报等50余家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和宣传。
龙江乡村歌《醉美龙江》荣获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二等奖。
“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稻花鱼节”假日经济先后被《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报道。
沪滇携手、共促振兴的“星火”,正在逐步点燃龙陵龙江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省主场活动
来源:沪滇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