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交流分享
促进实践经验的辐射推广
会上,“四项比赛”的获奖代表进行了交流分享。
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的青年教师张春颖以自己开展的“文化认同视域下城市幼儿园大班耕读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为例,分享了于细微处捕捉“真”问题、在深度调研中“明”方向、在跨界对话中“破”瓶颈、从细致入微处“觅”足迹等研究心得体会。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曾文洁以问题的提出、筛选、打磨、应用、评价为例,介绍了由内循环、外循环、系统循环构成的“立体循环式教研”的基本架构与实施路径。
上海市格致中学学科教学团队围绕“格作业 致真知”主题,举例说明了素养导向下的作业应具有的情境性、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特征,强调通过“设计准备、目标设计、初稿设计、试做改进、形成定稿”的路径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张晓昕老师和上海市市西中学的顾妍婷老师则分别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和高中语文学科切入,讲述了如何基于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分析创设合适的任务与支架,引导学生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经历实践体验、问题解决、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发言教师为代表的获奖教师,在“教育家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深耕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将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更多教师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聚焦教育转型
以高品质教研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届比赛中,新课程新教材、学科实践、育人方式变革、核心素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成为“高频热词”。参赛教师则围绕这些关键议题,结合实践研究,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回答。
会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党委书记周增为、院长王洋、副院长谭轶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奖励基金会理事长史国明为“四项比赛”获奖团队及个人颁发证书。
王洋表示:“比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研方式,比赛的过程就是传播理念、增进理解、推广经验、发现问题、深化实践、加强研究的过程。”
“希望以高品质教研为支撑,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王洋说。
强化学习支持
唤醒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自觉
如何打造一个适宜融合、充满包容的无障碍课堂环境,让身心有障碍的学生也能在个性化的学习之路上稳步前进?活动现场,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比赛获奖教师代表与他们的学生一起,带来了一个温暖的情景剧。
借助专业设备和技术,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视觉障碍的学生可以阅读教材、听力障碍的学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一定能完成一个漂亮的裱花蛋糕!”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也引发了众人对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
杨振峰高度肯定“四项比赛”的重要价值与取得的实际成效,在他看来,通过“四项比赛”,在广大教师的身边树立起一批好老师的标杆,以此为引领,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会善研善育,不断实现专业成长。要以“四项比赛”为依托,树立典型、培育队伍,让每个区、每一所学校都行动起来,唤醒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自觉。
他强调,要将获奖成果中的优秀经验总结成范式并推而广之,实现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生长,推进成果的深入应用与共建共享。
文字:程琳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曹轶姗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