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
虹口融媒记者的朋友圈②
请他们回答2024
▼
我在虹口文化领域采访感受最深的就是,2024年是虹口文化蓬勃发展的一年。
这一年
虹口文化出现了很多让人
既能重温
过去浓厚文化底蕴
又能感受到
现代勃勃生机的“新面孔”
➤位于和平公园内的和平书院正式开馆,成为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一个月内就吸引了16.5万人次前来打卡,用阅读点亮了城市文明之光。
➤“把心交给读者”的上海文学馆“馆中馆”巴金图书馆开馆,又一次引起大家对文学巨匠和经典作品的关注与热爱。
➤此外,虹口区图书馆总馆重装开馆,1929辛垦书局、青云书局也接连亮相,让书香虹口再下一城。
2024年,各种展览、演出、主题活动也为虹口市民带来了超丰富的精神食粮,“网红”频出。
2024我眼中虹口文化的精彩瞬间简直说不完,让我们一起期待2025年吧!
点击查看记者钱晶的朋友圈
▽
“你为什么会来到四川北路?”在过去一年深入企业、商户的采访中,我时常问他们这样一句话。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会给出一个近乎相似的回答,因为这里交通便捷、底蕴深厚……最吸引他们的是,四川北路商圈变了,变得更有活力和烟火气。作为虹口人的我,对他们的回答感同身受。2024年,四川北路开启了转型之路↓
➤成片旧里消失不见了,一批新的载体建设拔地而起,虬江路176街坊、多伦路城市更新项目相继开工,天兴百货、天鹅宾馆实行综合改造,乍浦路风貌影视街焕新亮相……为四川北路商圈注入了新的活力。
➤鲁迅存书室、党群服务中心等社区空间全新亮相,居民们“家门口”的好去处更多了。
➤多伦文化市集、“上海潮生活节”等精彩活动轮番上演,区域文化品位和吸引力持续提升。
随着四川北路提升工程的持续推进,未来,四川北路将继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点击查看记者张城凯的朋友圈
▽
每个人都有最喜欢的颜色,而我心中最鲜明的那一抹,便是绿色。在我眼中,虹口的底色也是充满生机的绿色。
➤过去一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绿色低碳在虹口的脉动。当我第一次走进上海碳秘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讲述着可持续发展的故事。我看到了用咖啡渣制成的杯子、牛奶盒变成的椅子,这些再生材料的巧妙利用让我惊叹不已,更让我看到了绿色未来的无限可能。
➤这一年,智能垃圾厢房改造如同繁花盛放,它们不仅外观时尚,而且功能强大,太阳能供电、自动喷淋除臭,这些细节让我深刻体会到绿色低碳不仅仅是口号,它已经悄然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北外滩绿色低碳服务产业联盟成立,探索航运绿色转型的新模式、新路径。虹口区发展改革委和上海环交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启用,助力航运“双碳”目标实现。北外滩国际航运绿色发展共同体成立,助力虹口领跑绿色低碳服务优势赛道。
➤在北外滩,我留意到其建设过程中的绿色施工实践。放眼望去,北外滩的众多在建项目,也都纷纷向绿色三星标准看齐,绿色低碳理念已然在这里深深扎根。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如同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虹口区的绿色发展之路。我相信,随着绿色低碳理念的持续深化,虹口的明天将会更加绿色、更加美好。
点击查看记者陈怡的朋友圈
▽
教育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在2024年,虹口教育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提升”。
2024年
虹口成立了多个
全新的教育集团和学校
➤上音—虹口合作办学虹音艺术教育集团成立,将形成艺术人才一体贯通培养的“上音·虹口方案”。
➤同济大学附属澄衷中学揭牌,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揭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揭牌……虹口“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还体现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一次采访,是海南中学随着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推进,改变了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英语听说课上,学生发送弹幕,对开放性问题发表见解。语文课上,学生阅读数字教材,并对关键词句进行圈画,系统自动统计高频词句。教师即时得到反馈,调取学生的圈画情况,请其他学生点评,并适时指出问题。
这样的上课形式,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大大提升,而这样的提升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4年的虹口校园,授课模式更加多元,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多样。
点击查看记者张燕丽的朋友圈
▽
欢迎明天继续点开
虹口融媒记者的朋友圈
回顾2024年虹口的精彩瞬间
策划:季志平
编辑:季志平
头图、海报制图:崔莹、葛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