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科创解码|对话汪东亚:AI+医疗,百沐生物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提速出一份力

转自:上海宝山 2025-01-02 15:14:37

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勇争先、走在前。发现更多的“科创之花”,结出更多的“产业之果”,是推出企业家访谈《科创解码》的初衷。在阿基米德传媒与宝山融媒体中心联手策划的第三季中,围绕宝山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目标,我们走进区内街镇、园区,对话成长中的科创带头人,以媒体视角,探访应用场景、剖析创新案例、发现产业价值,解码其成长之道,助力构建科创“热带雨林”。

今天推出第14期:

科创解码|对话汪东亚:AI+医疗,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提速出一份力

点击观看视频

最近,AI话题很火。你有没有想过当医疗遇上AI,它们会产生出怎样的火花?其实,不断进化的医疗AI,如今正走入日常医疗。近日,上海市首批5大医疗应用场景MaaS平台亮相。AI+医疗还有哪些可能?能给普罗大众带来哪些福音?今天来到上海百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谈起百沐,不得不说起它的一个约定。公司三位创始人都是90后,当初三人在中科院读硕士时,研究生物基因数据,需要自己写代码,拿到报告结果再去分析、做信息加工处理。汪东亚感慨,自己当时花了好长时间去学数学、统计学、编程。他后来一直想,是不是可以节省这个步骤,同样费力的难题别人是不是可以不用重复。他希望让科研工作者可以更多关注科研本身。因为这样一个初心,他将研究重点转到了大数据,而另两位伙伴继续在生物领域深耕,做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何更好通过工具分析解读生物信息?2017年的时候,国内人工智能特别火,于是,汪东亚跨行先后去了小米集团、南方航空集团,用了6年时间深入学习其他行业如何高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大数据进而赋能行业发展。

之后,他将大数据的并行处理能力,结合人工智能AI,从互联网迁移到生命科学里。

单细胞组学测序技术

AI模型往往需要很多高质量的数据,但如何提取高质量数据进而训练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模型,这个过程十分复杂。从去年3月,他们团队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模型、数据及应用场景。汪东亚每天看大模型的论文及大模型的应用,合伙人则同步去看生物学界的文献,每天频繁尝试。终于他们以单细胞组学测序技术为切入点,创设了小沐科研服务平台,借此可以实现一站式基因测序数据分析和解读。

随着单细胞组学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生命科学领域在多个研究方向的应用也随之产生了庞大的基因测序数据。以往科研工作者只是处理简单的基因数据就已经很繁琐了,现在单细胞数据更加庞大,但繁琐费时的工作通过问答的方式很快就可以实现。把数据丢给平台就直接会给出对应的分析和解读,包括图形、文章等等。这样准确性如何?汪东亚说,经过前期的大量调试工作,平台在90%以上的场景下都可以给到高质量的答案。

小沐与其说是AI大模型,更像一个科研助理。他们联合行业内的高校、医院同行,共建专业的知识库、数据库。科研人员对精确度要求特别高,他们打造的小沐,可以实现针对生命科学研究方向给出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的答复,而不是泛泛的回答,这个差异点是长期训练带来的结果。

现在,他们拥有成熟的单细胞组学、空间组学、转录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产品,就像一个丰富的生命科学知识库,可以为科研和临床药物靶点发现提供全方位的研究支持、文献学习、代码编写、报告答疑等,辅助科研人员更快更准确找到想要的关键信息。

汪东亚坦言,平台的数据和随着使用逐步自我迭代升级的能力是最核心的。“它不像我们去研发芯片或者卫星这样高技术含量的东西,但它足够复杂,要求参与进来的人非常了解相关细节。”

未来

抢占先机,拥有时间优势的他们,和平台一起成长,同时学习。

在未来三年,他们还将推出面向大众健康的平台,希望随时随地可以为普通人提供精准的医疗报告解读。汪东亚举例说,现在有的人拿到一个肿瘤检测报告100多页,不只是病人看不懂,其实很多临床医生或者护士也看不懂,需要比较专业的教授才能看得懂。“我们就想做这样一个事情,通过AI把检测报告解读出来。不管在大山还是城市,带来24小时随时随地便利的医疗服务。相当于做了一个AI体检报告解读,通过普通人更能接受、更好理解的程度去展现。”他期待可以给到人们医疗专业可信的支撑服务,惠及到他们的生活。


宝山融媒、阿基米德出品

编辑:李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