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海市委年末两场重磅会议——市委学习讨论会、十二届市委六次全会相继召开,为2025年定调布局。
通常被称作“务虚会”的市委学习讨论会上,在透彻分析发展形势的同时,重点聚焦的一个词,是“能力”。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各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战略敏捷、战略主动的能力,聚焦裉节、攻坚克难的能力,把握规律、科学调度的能力,强化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作风,做到“干字当头、奋力一跳”。
12月29日举行的十二届市委六次全会指出,上海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这里,同样涉及做好各方面工作特别是加快转型升级所需的能力问题。
上述能力,首先基于信心。
市委学习讨论会和市委全会上都明确点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上海有龙头带动优势、改革开放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治理现代化优势。
同时,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的供应链配套优势、高效的技术创新扩散优势等,不减反增;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贸易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带来新的机遇。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信心当然不是凭空而来——对战略大势和自身特质的准确研判,以及对“危”与“机”的辩证分析、对底层变革逻辑的深刻洞察,是信心之源,亦是发展之基。
而在具体实操中,信心,亦需展现为对“转型”的深刻理解,并化作工作能力。
市委全会全面部署2025年工作,就深化“五个中心”建设、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等作具体要求。市委学习讨论会上强调的能力,都能在其间找到对应。
而对上海干部来说,理解并掌握这些能力,有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比如“敏捷”。
一方面,上海需对各种前沿变革趋势特别是技术变革了然于胸,及时踏上浪潮,始终勇立潮头;一方面,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亦需早作研判、早作准备,从而在各种竞争中占据“先手”。
具有战略敏捷,才能掌握战略主动,内中关键是“战略”一词。上海考量各项任务,特别是“五个中心”及其相关的各项改革开放任务,以及各种长远性、结构性问题,都应展现更高水准的战略思维,而不能满足于单点突破、局部成果。
这带出又一个问题:系统。
强调系统推进,而不是单兵突进,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亦是“五个中心”和各项战略任务落地推广的关键。
此前,上海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都承载重大改革和制度型开放试点,取得一系列成果同时,也不同程度存在短板。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一些首创性改革成果停留于“首单”“个案”,尚未充分推广延伸,形成丰富案例。
这就要处理“立与破”“内与外”“树木与森林”三组关系,即改革任务攻坚突破时,进行更为系统整体的制度设计,比如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深度思考和系统设计;比如如何把区域企业小样本需求与全球企业大样本需求结合起来,使政策举措更有针对性;比如改革举措之间如何增强协同性、耦合性,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等。
对整个“五个中心”建设而言,当下重中之重,正是进一步强化系统性、整体性,以此寻求新的突破。
除“放大效应”外,市委全会围绕“五个中心”建设,还强调整体效应、平台效应、辐射效应。
一方面,各中心之间需要高效联动,相互赋能;一方面,亦要努力找到具有撬动作用的支点,以放大整体效应。
如航运中心建设中,沿海捎带、多式联运、中转集拼等功能创新,促成国际中转箱量快速增长,进一步带来航运保险增长,促进海事仲裁增长,增加保税油加注需求等,带动一系列高端航运服务业提升。这就是典型的支点。“五个中心”都需要努力寻找这样的“支点”。
在传统产业转型、消费促进等多个方面,上海亦要通过系统发力、协同发力,寻求“从点到面”“从点到链”“从表面到深层”的延伸突破,并放大综合效应。
比如,年中开始强调的“票根经济”,就意在将展演、赛会作为支点和入口,联动商业、旅游、文体等,放大“留量”效应,进而壮大服务消费。这部分的增长潜能,显然远超单纯的票面,一旦成功联动,撬动意义将蔚为可观。
而做到这些,需要思路与方法的大幅转变,“全方位转型”的深意正在于此。
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词:聚焦。
工作千头万绪,同时面临多重约束,特别是资源约束、成本约束,意味着不能盲目铺摊子、多点开花,而应针对突出裉节问题、针对重点领域;强调系统协同,本身亦是要强调形成合力、聚焦发力。
围绕打好产业生态培育攻坚战,市领导强调,要结合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在抓住裉节、空间聚焦、全过程加速上下更大功夫,推动各区深耕细作各自特色赛道,抓牢牵引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创新和产业要素的密度、强度和浓度。
市委全会指出,要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以主责主业为聚焦的布局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抓好低效产业用地盘活,推动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注重因地制宜,鼓励各区深耕细分赛道,打造特色产业、优势产业。
能否找到焦点、调准焦距,本身就体现战略判断能力。而能否聚焦重点久久为功,考验着战略定力。
2025年,上海的“战略主动”,归根到底,就来自这样的能力和定力。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作者:朱珉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