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也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数智时代,如何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医学教育创新?如何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赋能师生共同发展以应对未来医学发展?
12月26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花园大厅高朋满座。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以及华山医院各临床科室、党支部、师生代表等50余人齐聚一堂,畅谈AI赋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这一话题。活动由医院党委宣传部/教工部、教育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组织部共同主办,党委宣传部/教工部副部长刘燕主持活动。
破解传统模式困境,
AI推动师生共学与共同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知识更新滞后、个性化教学不足、师生认知差异等问题,尤其医学教育强调实践,但在临床关键环节上,学生可能因为资源有限而无法获得充分训练。在科研等领域,通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也给医学教育带来了新机遇。致辞中,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顾宇翔强调,在AI时代,医学生与青年医生很多是“资深玩家”,老师们可能是“新手小白”,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善用AI为医学教育及师生共同发展赋能。
AI上岗,助力临床医学教育发展
“这是AI生成的PPT”,华山医院大数据中心主任黄虹向大家展示了AI软件的智能化。在“大数据赋能医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分享中,她介绍数据作为一种支撑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教育中可能的多元应用场景,如支持临床技能精准训练与实时反馈,利用VR技术模拟临床环境、提高临床技能等,建议要善用数据与新技术,促进医学知识的动态更新、推动临床医学教育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AI不仅助力临床,也在医学教育管理上发挥作用。华山医院党委学工部推出的数智化平台覆盖学生校园生活管理和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平台研发的智能AI辅导员“阿华”为学生提供即时问答、学业辅导、资料检索等服务,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个性化及时回应。学工部部长向阳介绍,这些探索有望使教师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用于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而这是当下医学教育中逐渐缺失的。
华山医院普外科周易明副主任医师现场演示了他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开发的AI小程序“KnowS”,面对临床发展迅速而教材及知识库更新滞后、无序的现实困境,他自2016年起参与自主研发面向医务人员的AI程序,通过构建一个跨学科实时更新的权威知识库,解决了一般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并具备自然语言提问式跨库搜索、一键生成综述和PPT等功能,对临床医生开展基于病例信息的诊疗辅助,基于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开展具有实际意义。他同时分享了AI在医学教育,尤其是基于病例的学习(CBL)中的一些已实现应用场景及未来的展望。
从关注量不足6000“飚至”60万人,院团委副书记、神经外科雷宇医生分享了向AI借力,做健康科普达人的丰富实践,在提高传播声量和质量的同时,极大提升了效率。雷医生同时分享了他认为AI可以助力打造“临床、科研、教学、科普、行政、专利”全能的“六边形战士”的路径、经验与思考,并提出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人”的作用,“医者仁心”是临床医生的灵魂和职业操守的核心。
复旦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戴开宇副教授受邀到现场,就“AI时代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作重要分享。他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成果,全景式地介绍了包括知识图谱、深度学习、强化学习三大流派,以及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主要应用场景、实践路径及反思。戴教授提出,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自我认知、批判性思维、问题意识以及信息甄别能力都是AI时代极其重要的能力和素养,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并与学生、AI形成学习共同体,成为终身学习者,共同探索智慧。
AI时代呼唤理性思考
在信息爆炸、AI赋能时代,临床医学教育如何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如何将人文精神贯穿其中?华山医院教育处处长叶红英的问题引导与会者进入如何让“AI+医学教育”更有爱的思考。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宣传部、教工部副部长毛华认为,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病人,老师和医生都要发展共情能力,让对方感受到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向阳老师认为,真正爱的教育来自于更多有爱心的老师言传身教,AI将解放更多的事务性工作,教师则要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来自儿科的董斌斌老师和口腔科张欣老师分享了自己作为学习者体验AI课程个性化学习的心得,并提出VR等虚拟现实技术将提高医学生的实践机会,减少直接面向患者的操作风险。
“今天的讨论是思维碰撞、是观念更新,也是合作的起点。”党委宣传部/教工部部长沈芳芳借用AI做的会议总结再次回应论坛主题,为会议巧妙收尾。
此次论坛是华山医院教师工作论坛暨“师说•华山”文化沙龙第五期,师说文化沙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关注时代变化中的思想力量,关注“价值观的价值”,先后聚焦新时代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师德师风与教师思政能力建设,讲好学科故事助力人才培养等话题开展深入讨论,不断挖掘教育内涵,助力面向未来的医学教育。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