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媒体聚焦 | 昆明:彩云繁花 同题共答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5-01-03 19:50:59

沪滇协作29载,彼此情谊深厚,合作历久弥新。从1996年起,上海援滇在沪滇两地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积极开展产业合作、民生帮扶、消费协作……两地同向发力、同题共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务实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推动沪滇两地协作实现新发展,让两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千山万水阻不断,跨越山海情更深。随着沪滇结对范围扩大到云南全省,两地围绕“产业建设一高地、事业留下一队伍、就业培养一技能、消费链接一平台、乡村打造一特色、社会形成一合力”的“六个一”内容,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集中更多资源力量支持脱贫群众增收、脱贫区域发展,长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力聚焦增强内生动力,在拓展上多做文章,真正实现从帮扶到协作,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质性转变。
为打造东西部协作新典范,加大援滇工作传播力度,从今天起,本报联合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推出系列专题《彩云繁花·我们的援滇故事》,以上海援滇“县长”的视角,聚焦两地干部群众在彩云之南结下深厚情谊,在新起点共谱两地合作的“繁花”新篇。
东川:相信改变的力量
“具人民情怀,善群众工作,是你这个‘老’公安的核心本领。到了云南要真真实实地去调研当地所需,融入当地发展。”2022年7月,带着普陀区的嘱托上任后,我白天跑乡镇看项目实地调研,晚上与另一位援滇干部金鸣一起商议次年计划编制,日均步行超20000步。两个月后,我们跑遍了东川区9个街道乡镇。
初识东川
东川矿产资源丰富,有“天南铜都”之美誉。但数千年的伐薪炼铜导致生态破坏、资源逐渐枯竭,2021年被列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调研路上,突如其来的大雨,山上大量的落石,飞快的车不断闪躲带来的后怕,让我们感到,要使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向鱼米之乡转变的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丈量东川
自上任第一天起我们就深入东川区各乡镇基层一线,了解农业发展,调研当地所需,与老百姓一起朝夕而作,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带着普陀区“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精神,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当地老百姓对东西部协作项目的需求,收集意见建议,做好项目动态跟踪,以“当地所需,普陀所能”为导向规划日常工作。
改变东川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东川区地处干热河谷区域,发展热区果蔬优势明显,但自然环境使得农业发展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水资源分布不均,另一方面有效土地面积较少,而无土栽培可以打破土壤限制,还能最大程度减少病虫危害。
只有把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帮扶项目做精做优,让当地优势产业发挥最大效益,才能推动东西部协作优势互补。

于是,我们培育特色园区,自2022年以来,东川区与普陀区共建小江干热河谷农业科技产业园,建成日光智能温室大棚31140平方米,连栋智能温室大棚44100平方米,在园区培育干热河谷特色精品果蔬,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实现无土栽培和绿色种植,在解决传统种植病虫害的同时,全面提高种植效率,探索发展观光农业。目前,该项目已成为东川区小江干热河谷地带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培育“手撕小西瓜”“清河西瓜”等省市级“一村一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实现亩产蔬菜12吨、水果4吨,全年农业产值突破1000万元。我们开展试验示范,和上海市农科院一同成立沪滇协作农业专家工作站,引进番茄品种117个、辣(甜)椒品种3个、西瓜品种5个、甜瓜品种7个、南瓜品种9个、甘蓝品种2个,柑橘品种15个、葡萄品种13个、蓝莓品种2个,筛选出了在东川干热河谷地区较适宜种植的品种25个。在朱为民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区域种植普通蔬菜年产值从60万元提升至年产值320万元。手把手培养20名番茄制种人才,通过引进并试验示范10个番茄新品种,带动500户农户种植1000亩番茄,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我们促进村民增收。2023年,在干热河谷易地扶贫搬迁区域建设采用高标准荷兰模式,连栋玻璃温室,荷兰立体栽培系统种植樱桃番茄和现代设施农业育苗基地,引入省级龙头春晓农业运营,每一棵种苗都实现了智慧化管理、科技化运行,每株番茄年产量可达15千克。园区选址在移民搬迁点,采用“企业+村集体+脱贫户”模式,企业用工全部招聘园区附近移民搬迁群众。我们拓宽销售渠道。持续推进“云品入沪”,打响东川热区果蔬产品品牌。“东川大集”第四季系列活动首次以“红土优采”冬季农产品发布为主题走进上海,并在真如副中心设立了展示特色农产品的固定集市“彩果云”,将东川的农产品店开到了上海。我们积极帮助联系上海各大商超、蔬菜批发市场,大量采购东川农产品,以“上海市场”推动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走进上海、走向云端。我们改善基础设施。东川地势高差大,“结构性缺水”问题突出,利用上海资金和上海技术,至今投入建设了11个群众迫切需要的自然能提水项目,保障了千亩土地的灌溉用水,增强了特色产业发展后劲,曾经的一条条泥石流沟旁,如今高效农业蓬勃发展,荒滩变良田,瓜果飘香。

要走的路很长,但步伐坚定。我们依然相信改变的力量,能帮助东川的老百姓带来更幸福的生活。

口述人:昆明市东川区委常委、副区长刘俊

整理人:付鑫鑫

禄劝:在彝山苗岭,高原特色产业“出山”有谱
在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的过程中,普陀区与禄劝县的产业合作步入快车道,特别是一批高原蔬果、特色中药材等产业在彝山苗岭扎根壮大,通过项目联农带农、产业强链补链、产品入沪出圈等策略,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优势正转化为经济增长点,描绘出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合作共建,联农带农
在皎平渡镇,高海拔、高光照、高温差的自然环境为高原有机蔬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政企双方携手共进,深化合作,正共同实施芸岭鲜生有机农业产业园二期建设项目,计划新建大棚460亩,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蔬菜的品质和产量,从而让村民乐享发展红利。
当前,该项目正持续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出“龙头企业+院所+合作社+农户”的一体发展模式和多元主体协同模式,惠及18个村民小组681户农户,企业每年支付村民土地流转金140余万元,为村民增加了一条稳定的收入渠道。除此之外,村民还可以在这里就业,工作离家近,收入可观。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产业园内所有蔬菜种植、蔬菜采摘、蔬菜打包岗位均使用本地村民,建成后将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超过60万元,创造固定用工岗位80个左右,人均年增收超2.5万元。
立足禀赋,向“链”而生
冬日时节,当我们走进转龙镇轿子雪山之下的天麻基地,扒开树荫下松软的腐殖土,一个个即将成熟的乌疙瘩呈现在面前。那可是“金疙瘩”!
禄劝是全国十大中药材资源县之一,云南省首批20个“云药之乡”之一,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有当归、天麻、附子、草乌、重楼、续断、三七等品种。2024年,禄劝中药材种植面积超16万亩,预计产值突破12亿元。
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对低温储藏保鲜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陀区在转龙镇恩祖村投资建设农产品冷链中心,用来存放天麻产品以及天麻生长所需的蜜环菌。
冷链物流成功补齐了转龙镇林下天麻、三七等中药材从源头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品牌打造的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一环,同时解决了乌蒙乡、雪山乡、转龙镇、九龙镇等片区农特产品的存储、运输、精深加工等问题,助推了产业发展,提升了当地农特产品附加值。
除此之外,一系列为“链”而生的项目取得了成效。例如,在屏山街道建设种苗培育基地、食果品加工中心,建成后每年可培育种苗500万株,分发给各种植基地和农户种植,同时可为果蔬提供分拣、冷藏、烘干、冻干、包装等加工服务,提高果蔬品质、品相,延长保质期限,提升种植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禄劝县的高原特色产业正向着组培、育种、种植、分拣、包装、加工、冷藏的全产业链建设目标推进。
市场驱动,云品出圈
酒香也怕巷子深,产业帮扶还必须考虑销路的问题。我们成立了禄劝县乡村振兴农产品集采中心,每天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天麻、竹荪、银耳、人参果、荞面粑粑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介绍,来自全县17个乡镇街道及邻近的几个县(区)的400多个农特产品进行包装后,摆满集采中心的货架。中心为禄劝乡村振兴农产品展销、帮扶、电商直播提供综合性农产品服务,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产供销新模式。
前方一个人,后方一座城。在消费帮扶过程中,我们还积极组织禄劝企业赴上海参加市、区对口帮扶特色产品展销会,推动当地企业参与“百县百品”申报评选,让更多产品走进上海的生鲜超市和线上门店。截至2024年11月底,禄劝已向上海销售有机蔬菜、核桃、板栗、肉制品、水果、花卉、食用菌等各类农特产品达1.23亿元,带动多个特色农业村成为知名超市的“直采直供”基地。

口述人: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陈靓

整理人:沈竹士

寻甸:沪滇携手同频共振,特色产业蓄势赋能
全长3695公里的320国道,一头连着上海,一头连着云南,途径寻甸。上海和寻甸,相隔近三千公里,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山把海揽进怀里,海将山记在心里,山海之恋并不是爱情故事,却记录了大爱无疆,记录了沪滇的情谊绵长。
借助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普陀区自2017年起结对帮扶寻甸县。8年来,普陀始终坚持中央要求、寻甸所需、普陀所能的原则,以党建为引领,拿出点对点的有效措施,围绕资金支持、产业合作、企业引进、人才交流、劳务对接等重点,持续推进协作工作。
2024年8月,作为上海市第十二批援滇干部中的一员,来到寻甸后,我们实地走访了全县16个乡镇(街道),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攻坚克难,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助力寻甸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步推进,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坚持以项目为统揽,联农带农促增收
帮扶项目是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增进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2024年实施帮扶项目13个。为了高效推动项目施工进度,主持召开东西部协作项目推进调度会8次,深入项目建设工地20余次,以双周调度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抢抓施工时间节点,推进项目高效完工。截至11月底,所有项目均已完工。除了抓好当年度项目之外,还要同步做好明年项目遴选和计划编制工作,已上报2025年计划内产业类项目6个。重点依托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围绕产业发展助农带农促增收,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聚焦肉牛、奶牛、蔬菜、花卉等县内特色产业,在补链、强链、延链上做好文章。
突出特色产业驱动引领,提升消费帮扶
寻甸县与普陀区携手共建“寻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群。奶牛产业成功入围省奶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创新探索组织联建、服务联动、资源联享的“三联共建”模式,推荐13个产品参选上海“百县百品”。寻甸作为蔬菜种植大县,通过沪滇双方牵线搭桥,注重以市场为牵引,壮大蔬菜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强化上海市场消费网络与寻甸县生产供应网络的适配与对接。以消费协作为抓手,让更多适销对路的寻甸特色产品走入上海千家万户,在探索“上海市场+寻甸产品”协作模式上走出了新路子,解锁了群众增收“新密码”。以2个刚投入运行的沪滇协作援建项目为例,仁德街道北观社区的农产品分拣中心,每天运往上海的蔬菜就达60多吨;金所街道草海子社区花卉基地每年销往上海的花卉产值将超过1000万元。
强化劳务协作就业优先,深化结对帮扶
以对口协作地区劳动力技能提升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为导向,将优质资源送到寻甸。通过搭建劳动力转移就业供需平台,开展送岗上门、送教上门等系列活动,有效提高沪滇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推动沪滇劳务协作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去年,与普陀区共同打造“云上乐业”劳务协作品牌,稳就业、保民生。举办沪滇劳务专场招聘会3场,40余家上海企业入场招聘,强化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累计提供9000余个就业岗位。开展“云上·乐技”技能培训课程,定向培养电焊、家政等技能人才110人。持续发挥区位优势,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线,实现沪滇两地劳务协作合作共赢。
口述人:昆明市寻甸县委常委、副县长黄维岳
整理人:沈竹士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