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来自部分区司法局的青年干部通过上海市司法局“平台+基地”年轻干部挂职锻炼项目分派至复议应诉实训基地锻炼学习。这段经历给了他们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瞬间?当他们回到各自区局的一线工作岗位上,又如何成长?
即日起,上海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登他们挂职的心得体会,一起分享“平台+基地”项目里行政复议办案那些事儿。
蒋骅
徐汇区司法局
挂职单位:市司法局
行政复议三处
从研究生毕业跨入法院,我在刑事审判一线工作了十余年,一路走来经历了司法改革的荡涤与考验,深度参与了在线诉讼的改革攻坚。2023年,我响应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号召,转战行政复议及应诉工作。我的职业生涯似乎总与改革二字密不可分,这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也许和我性格中总想探索更广大的世界的好奇心有关。此前虽然有多年的刑事审判工作经验,但在行政复议领域还是一名新兵,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不同于刑法相对成熟、明确、规范的法律体系,行政法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行政主体及其职权边界存在交织,行政行为程序较为原则甚至某些领域存在空白,行政法律检索、查明和甄别适用需要技巧和经验,案件办理过程中还经常需要与行政机关沟通取得支持,这一切对于我而言,都充满了挑战。
为了快速上手行政案件的办理,我从法律法规、案例选编、办案指南等开始着手学习,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时,市司法局伸来了橄榄枝,“平台+基地”挂职锻炼新一年的活动启动,我在区司法局的支持下积极报名,来到了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三处学习办案。
复议三处主要对口城建领域的工作,案件涉及类型及范围较广,我的带教老师是巫鹏飞副处长和四级调研员杨希雯。在两位老法师的精心带教下,我对于办理复议案件渐渐有了感觉。杨希雯老师偏重于对业务的钻研,从不同维度分析和评判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不厌其烦地修改决定书中的每一个用词,而巫鹏飞处长能够从较高的政治站位,帮助我构建办案思路,使得案件处理效果实现三个统一。
我抓住每一个机会,除了本处室的领导和前辈,也积极向其他各处的优秀同志求教,力争用足用好市司法局的人才资源。我感觉自己每一次去咨询,都好像是在向特需门诊的专家问诊,这样的机会难能可贵,要感谢“平台+基地”活动为我们创造了这样强有力的支持。
经过一年的挂职锻炼,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徐汇区司法局——数十件案件的讨论笔记和“专家门诊”的咨询结果、深度参与全市案件评查并拟稿评查报告、合作撰写的论文获评市司法局年度十大优秀调研成果等等,但是回归到基层以后,我仍然感觉到知识恐慌和能力不足,随着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升和复议体制改革所带来的解纷格局的变化,对复议从业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以前作为一名刑事法官,我只需要判断对错,但是从事行政复议工作,判断对错只是第一步,真正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就地解纷,并力争通过办理一案、影响一片、优化一域。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这句话的含金量。这个时候我就会自问——如果是市局的前辈,他们会怎么思考,怎么应对?在市局一年的挂职经历,帮助我奠定了复议职业生涯的底层逻辑和思维方式。如果实在困惑,专家门诊还是会对我无私开放。
办案的过程对外是在解纷,对内是在修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编 辑|张行之、冯小瑜
校 核|顾 兵
责 编|袁 琳
审 核|张发胜 徐连宗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市司法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