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清明上河图密码》:古画新“探”,在烟火气里感受家国情

转自:交汇点 2025-01-03 21:14:13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历史虽然远去,一幅千古名画,却在当下缓缓揭开一个王朝的面纱,将人们带回那个真实而生动的盛世。近期热播的古装悬疑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首次通过“画中藏案”的形式,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内蕴贯穿全剧,让观众在一场“古今穿越”中激发审美共情,感受中国精神,领会文化自信。

《清明上河图密码》(以下简称《清密》)在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备案立项,由苏州剧有想法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优酷、工夫影业共同出品,是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电视剧展播剧目,列入2024年度江苏重大文艺题材创作资助项目和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精品扶持项目。该剧讲述了北宋时期,赵不尤、温悦一家人屡破奇案,守护东京城百姓平安的传奇故事。

在剧中,国宝级名画、宋朝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内含线索,一次次成为赵不尤破案救人的关键,画中的场景也逐一“复生”,落地为城:汴河虹桥、京城街道、官署开封府、皇城灯,汴河柳,林林总总气象不凡;波涛滚滚的汴河河道,复原了宋朝漕运的客船和货船,营造出当年运河之上繁忙盛况。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美轮美奂的东京夜景和繁华热闹的街市,沿街灯烛通明,车水马龙,打铁花的光点凌空绽放,小摊小贩叫卖不绝,瓦肆勾栏之中人声鼎沸……俨然一座“东方不夜城”。据悉,从2021年筹建,到2023年落成,江苏周庄实景搭建并1:1还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建成了146亩的宋朝建筑外景。剧中还匠心独运地融入了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的非遗表演,皮影戏、目连戏、濮阳大弦戏(赤膊戏)、血社火、药发木偶戏等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宋朝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与独特的人文风韵。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杂沓的人间生活与社会实景。在《清密》中,100多个宋朝生活场景还原了百姓“日用即道”,烟火悠然,市井百态一览无余。其中,有繁华俚俗的生活场景,歌舞戏曲、烟花彩灯、美酒美食,也有质朴平淡的家居,娴雅简约的日常,还有“瓦子”“牙人”“讼师”等形形色色的职业,是对大宋发达的服务行业的再现。接地气的历史回顾,用生动的细节诉说独特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妙趣,在深入诠释北宋时期灿烂的市民文化的同时,让历史变得无比“贴地”和鲜活。值得一提的是,《清密》在盛景之下构思了众多的奇幻场景,从梅船案的祥瑞血字,到帽妖案的漫天迷雾,再到雅园案的红绸飞尸,这些底蕴深厚的神话传说,集结了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志怪元素,以一种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展现当时的历史文化。

聚焦小人物的故事,《清密》触碰到王朝盛世背后摇摇欲坠的命运。在剧中,人们可以看到复杂的众生态,尤其可以感知到最底层民众令人同情的生存方式和状况:艰辛奔波,谨小慎微,为五斗米折腰,甚至遭遇暗黑的强权。实际上,每一个人的遭遇,都在以小见大,对宋朝社会进行深刻解剖:权谋相争,各怀鬼胎,朝堂腐败官场弊端尽显;大厦将倾,金兵即将南下,靖康之耻就要到来。大时代背景下,《清密》选择了尽情拥抱“升斗小民”的喜怒哀愁,尽管“世事如局”,但人并非棋子,面对残酷的命运,人们的挣扎、反抗和自救,无不彰显出人格的力量和生命力的本质。当然,还有像主角赵不尤这样胸怀救世之念的“士”,虽然身份低微,但心怀正义,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以我心灯一盏,照它长夜寒天”,士人的风骨和精神,永远给予我们巨大的精神激励。

荧屏内外,“他们”的悲欢牵动着“我们”的心弦。以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切入一座城市、一个王朝的命运,我们看到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始终对平凡真切、质朴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人们对小家的坚定守护,进一步化作对家国安宁的强烈期许,在危机到来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精神内核,也足以让当下的观众共鸣、共情——“清明上河图”真正的密码,借助这传承不断的文化血脉,让我们对中国历史有更深的感触,找到自己“根”缘何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