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培育发展临床医学新质生产力!这家医院探索消化道早期肿瘤诊疗新路径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1-04 17:34:33


围绕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临床医学新质生产力,新区卫健委计划到“十五五”末,打造100个新质专科(专病)、10-20个市临床重点学科(专科)、5-1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专科)。



其中,关于胃肠道、食管早期癌症,东方医院“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诊疗”项目作出了相关探索,更好服务广大患者。


近日,一台肠镜手术正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诊疗专科进行,患者是一名资深医师,手术被许多医生“围观”,手术医师徐美东边做边教,最终一个巨大肿瘤被取出。


徐美东术后点评,肠道肿瘤长到这么大,需要5到10年,患者本身就是医生,长期大便不干净、有黏液,他很清楚自己有可能患上了癌症。“这正是很多人的误区——不及时做肠镜。”肿瘤长到如此大,一般只能做开腹手术才能切干净,而徐美东如何能够不开腹、通过自然腔道完成肿瘤切除呢?这与相关的学科建设密不可分。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病学科成立于2010年,是浦东新区第一批建设的高峰学科、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上海市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博士授权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中心瞄准国际前沿,根据国家和上海市重大临床需求,对内依托同济大学“重点学科群建设计划”,整合相关学科形成“大消化疾病中心”,对外依托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重点学科、浦东新区新质专科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建成辐射全国的消化疾病诊疗中心。消化病学排名近年来位列上海乃至全国前列。门急诊诊疗人数2023年超过200000人次,年增长率达18%;出院人次数2023年超过8000人次,年增长率达48%。平均住院日较建设前的6.7天下降至5.9天,病床使用率接近100%。


消化道早癌诊断率国内领先


一口食物从咽喉往下,直到排出体外,整个通道发生的肿瘤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内镜下直观看到,因此可以早期发现,并在内镜下完成手术。


正因为这一特点,该专科重点发展方向为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诊疗,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消化道肿瘤早筛先行、诊治并重的特色内镜诊治体系。近3年来新开展30余项内镜新技术,临床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消化道早期肿瘤检出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早期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的诊断比例分别为60%、60%和35%。


2023年,内镜诊疗量超过100000例,年增长率超过40%。超过40%住院及手术病人来自外地……徐美东带领的团队“专做难做的手术”,其底气来源于临床与基础研究,他们创新开展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内镜微创技术,对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起到了推动和引领作用。


首先,为提高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团队在国际上首创发明了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该手术利用黏膜下空间建立隧道进行肿瘤切除,保留了消化道管壁完整性,较传统手术明显降低了消化道瘘和感染的风险,且技术门槛低,疗效显著,迅速被国内外同行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结论分别发表于外科和内镜最权威期刊《Annals of Surgery》和《Endoscopy》,对STER手术在临床的规范开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在STER基础上,创新发展其衍生技术“内镜隧道食管憩室嵴切开术”用于治疗食管憩室类疾病,成果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也启发国际上一系列隧道微创新技术的诞生(如G-POEM及PAEM等),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内镜治疗体系——“隧道内镜”。


另外,在大量内镜治疗消化道早癌的基础上,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高位食管和下咽部早癌的内镜治疗,拓宽了内镜治疗适应症,成果发表于《Annals of Surgery》。并对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发表于消化病学权威杂志《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对食管早癌内镜治疗的临床选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探索运用软镜NOTES技术切除消化道肿瘤,成果发表在《GUT》等杂志。在临床研究的同时,也一直注重早癌相关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对食管早癌转移的机制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对预测食管早癌的转移、指导临床治疗选择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此外,发明自控式防狭窄水囊,并采用以自控式防狭窄水囊为核心的综合序贯方案防治食管良性狭窄,解决了这一临床棘手难题;开展一种新的无接触内镜下全层切除(NT-EFTR)技术治疗GIST,达到了根治性切除的外科学理念。